周末,临时接到一个工作,领导点名让我参与。
周六写了一稿,周天又写了一稿。当然,第二稿会更好,领导也比较满意。
于我而言,这个过程却是艰难的。
艰难之处在于,并非我所擅长的文体和文风,当然,最难的是要在其中有理有据地体现观点,而这个观点是要符合公司利益的。
好在结果是好的。
最让我难过的,在于近期发生的新闻。而新闻背后,许许多多的评论也好,微博也好,都莫名消失了——转了一篇到朋友圈,有人说是深度好文,转身这篇就看不到了。现实如此残酷,我们无法做太多,只能看看文章转发一下,却连这点小小的权利都没有。
这些年,发生了许多事,大大小小林林总总的各种新闻,刷新的是我们的认知下限——没想到看似歌舞升平的当今社会,还会发生这许多令人震惊、愤怒、无语、流泪的事情——很不幸,我们和他们在同一片蓝天下,同一片大地上。
这些年来只是随意书写,想到什么写点什么,自己一个小宗旨就是写点风花雪月就好了,不要去谈论各种新闻各种热点——自己心里有杆秤,平时和朋友讨论一下就可以了,若要写下来,势必是沉重的,尤其,许多事还只是道听途说,难以确知真相,不如不写。
只是近几日,忽然想起曾经也是想要去学新闻的,也是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铁杆担道义的记者的,只是渐渐,这个理想就磨灭了。
许久以来,都是一副“闲人”心态,想着过好自己的小日子,看看书喝喝茶,和朋友聊聊天,玩玩乐乐,就可以了——人生如此也无他求了。而事实上,每次新闻的发生都是对内心的一次重击——有太多人和我们的生活不一样,有太多匪夷所思的事情,而重击之后带来的是重创,不知道要怎么做可以让世界便更好,不知道怎样可以去帮一下别人,不知道这样的事情会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最怕的,是这一点吧,就好像有人说,全社会都应激障碍了。
于是想,风花雪月之外,要多思考一下了,思考现实,思考社会,思考人性,思考一切的可能。
朋友说起去鲁迅故居,说他的书在今天会被禁。然而,世界上只有一个鲁迅。
世界上还有千千万万个我们。
无论如何,那些事情都会留存在我们的记忆里。即便在各种渠道被删掉,也会在我们的脑海里,纵然时光会让记忆变淡,但是我们会在某个时刻,想起,某年某月某天某地,曾经发生过那样一件事情,后来事情如何如何处理。
后来呢?
不知道。
想起1999年,《南方周末》的新年贺词: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
而这里是21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