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大鳄索罗斯创立的反射性理论,基本逻辑是人的认知是不完美的,但几乎所有人都会依赖这个不完美的认知来进行行动。特别的是这个不完美的认知,往往是人的自信(依赖于多次经验,一点点积累起来的,对于这个人来说,是非常真实的完美认知)。记得15年上半年身边好多人都在炒股,而且赚了钱,还不止一次,这很容易让他们总结出“我炒股能赚钱”这个认知,当所有人都按照这个认知去行动,大量购买股票,其实就是股灾的开始。但是刚才说了,这个认知是不完美的(原因之一就是人们的大脑逃不掉对经验进行归纳的逻辑陷阱),所以当这个“认知”集合推动了股市膨胀的行动时,其中蕴藏的泡沫必然会爆发出来,也就是纸是保不住火的。所以索罗斯说,泡沫是必然的。怎样逃离泡沫呢?时刻警惕自己陷入不完美的认知的坑里。具体的推荐阅读《索罗斯的投资哲学》(苑举正)。
透过上述的观点,如果要用中国的话语体系去看反身性原理的话,那就是王阳明的知行合一。之前的文章里说过,知行合一远远不是人们常说的那个意思——知道了就要做到。王阳明亲自说过他为什么要提“知行合一”这个新词,是因为看到世人尝尝觉得“知”不是“行”,我动个邪念又没有关系咯,反正我没有去行动嘛。错!意念也是“行”,是更隐秘的“行”,也是影响更深的“行”。所以儒释道都是从心出发构建理论,因为这样抓住了根本。
索罗斯的反身性理论也是从心出发的,市场不是客观的存在,不存在经济学模型中那种自动实现供给平衡的无形的手。相反,市场的状况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认为人们过度依赖于不完美的认知去做决策,比如各国央行试图通过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矫正经济运行,实则也是以不完美的认知(特别是其依赖的经济模型)。也就是说一件事情的结果不止是由在外环境决定,更由参与这件事的人的认知决定,因为人们在行动中必然依赖于“知”,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集体的“知”(本身就是行)推动了市场发展,由于“知”的不完美必然导致市场越来越偏离正确方向,泡沫必然发生。
讲到这里,很多人可能会急切地说:讲来讲去模棱两可,你怎么获得完美的认知呢?不,世上没有完美的认知,索罗斯也对自己也是坚持“不完美的认知”,时刻检验自己的认知中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这叫“负面理性”,源自于波普的科学哲学的“证伪论”,一个科学模型之所以有价值,是由于他本身可以被证明是错误的。每一次被证伪,就是人类认知的一大进步,从文艺复兴以来,日心说推翻地心说,爱因斯坦推翻牛顿,都是一次又一次的认知飞跃。从个人的角度来看,人为什么往往在失败的时候学习和收获的更多,是因为以前的认知被证伪了,使认知边界大大扩大,境界不一样了,像史玉柱经历巨人倒闭后那种刻骨铭心的反思就是这类认知升级,才有了后来的脑白金的奇迹成长。所以可以看到,对待“不完美的认知”,我们正确的做法不是要去过得“完美的认知”,而且时刻认知到自己此时认知的不完美性并随时接纳它的被证伪的事实。就像比尔盖茨说,微软还有18个月就要倒闭了,这种想法远远好过于诺基亚倒闭以后还在说:我不知道做错了什么,但是却输了。
熟悉易经的都知道,六十四卦变化无穷,比如第一卦乾卦,就从初九的潜龙勿用,到最后的亢龙有悔,本身就是一次又一次地“认知”的证伪和更新。曾仕强老师说,《易经》概括起来就是吉凶悔吝。吉的时候,人们洋洋得意或盲目自信;然后很快就是凶的来临;经历凶之后,人们开始反思,慢慢悔过;然后开始收敛,认知到自己以前认知的不完美;然后又开始清醒过来,慢慢又开始大“吉”;大吉之后不过不能摆脱对不完美认知的过度依赖,又会进入无限循环。所以为什么说“善易者不卜”,就是因为看懂了已经的人很清楚的知道易经讲的东西都在他内心里循环,所以不要相信易经的占卜,而要关注自己的心和认知,谨小慎微如履薄冰,就可以啦。
讲到这里,熟悉佛学的人可能很有共鸣,这种心态也是修佛的正确心态。佛家讲“空”,结果很多人修炼的时候就是一个劲地想“我要放空自己,不能有任何想法和杂念”,结果越是这么想,越是静不下来。正如索罗斯说的,不要追求和秉持完美的认知,只要时刻意识到“自己认知的不完美”并接纳它的修正。克里希那穆提也说,要消除一个意念,不是用另一个意念去消除它,那样只会让彼意念无限追逐此意念,这就是烦恼的根本,然而当看清这个根本原因时,当察觉到烦恼是意念追逐时,意念就会慢慢停息下来。
宏观上来说,当年人类用“科学”战胜“神学”取得巨大发展,而今人类却因执着乃至迷信“科学”,让地球生灵涂炭,人类岌岌可危。现在人们对“科学”这个词的认知在将来必定会被证伪,事实上已有很多人在反省科学本身所遭的孽,他们的行为就像是股市上索罗斯洞若观火地看着其他人还在拼命地往里冲的时候他悄然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打通中西方智慧,消除民族与国界的偏见,不要认为西方人智慧好,也不要觉得中国古典的东西就是落伍的。华杉说学习不要有胜心,更不能有偏见。索罗斯的反身性与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易经、佛学等并无根本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