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想过,那些被你称为朋友的人是否是真的朋友?你是否曾经抱怨过,“他只在需要我的时候才会和我说话”或者“我只有在你需要的时候才是朋友”?
显然,假的朋友只在他们可以从你身上索取所需的时候才会联系你。抱怨这些的人显然已经对他们之间的友谊心存疑虑,觉得自己被利用了。他们内心已经有了抛弃这份友谊的打算。
我们为什么要建立友谊?
为了理解“假朋友现象”,我们首先需要理解为什么我们需要友谊。毋庸置疑,所有友谊背后的黄金原则是互惠互利。
我们建立友谊是因为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满足物质和心理上的需求。我们出生后,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个朋友。当我们上学时,我们无法和家人在一起,所以我们通过交朋友来满足对友谊的需求。
共同的信仰、文化和价值观也决定了我们可以和谁成为朋友。我们倾向于认同自己的朋友,尤其是那些身边的朋友。这就是为什么亲密的朋友往往是彼此的翻版。他们有很多共同点,性格也很匹配。他们有可以一起思考的事情,可以一起谈论的话题,可以一起做的活动。
一个人最亲密的朋友通常是另一个自己。
假朋友从何而来?
出于某种原因,人类往往会高估自己的心理需求。就连以需求层次理论闻名的马斯洛,也认为心理和社会需求高于生理需求。因为心理需求的地位如此之高,人们把那些能够帮助自己满足这些需求的人看作真正的朋友。
这种想法是这样的:“他在我需要帮助的时候帮助我,而且我们还可以一起玩、一起交流、一起提高,同时彼此不抱任何期望。因此,他是我真正的朋友。”
但因为这些需求都附着在心理上,向较物质需求的那种现实的“给予”和“索取”没那么明显。
在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候,友谊就有陷入虚假的危险。
沟通的重要性
沟通是维系友谊的关键。当我们需要朋友帮助时,我们的朋友可能经常说的话就是,“我已经好几个月没和他说话了”。这说明了保持良好关系的重要性。我们希望那些和我们友好相处的人都会喜欢自己。
当长期没有进行交流沟通时,我们不确定友谊是否还存在,不确定是否能成功获得帮助。
沟通的问题在于,先沟通的人往往给人的印象是他们需要帮助,这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因为,一个人的自我意识会阻止他们,在长期缺乏交流的情况下,首先打破僵局,进行交流。
如果一个朋友能够把他的自尊放在一边,在你们长时间没有相互交流的情况下,主动和你联系,可以证明他重视你们的友谊。当然,也可能是出现了更重要的东西,导致他不介意把自尊放在次要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