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过下图循环的朋友们举个爪,咱们握个手。
在这里分享五点从循环周期走出来的心得:
1)多发声:
如果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我建议先从写作输出开始。
一是因为它有长期复利价值,二是因为写作是破圈利器,从你的文字当中就能快速了解你这个人,同时吸引同频率的人。
回想一下自己看文章、看书的时候是不是有很多这样的时刻;作者说的和我想的一样;我就是这样做的;作者说到我心里去了......
既然内心有认同感或者有情绪产生,那就是你发声的好素材。只要能让你内心有波动、产生思考的内容,都可以写出来。
发声内容没有对错,只有观点的不一致。因为人是会不断成长的,你现在的观点可能放在两个月后就改变了,所以不用太在意自己输出的内容会被别人说。
特别是自己待的星球球友们都很热心、温暖,会给你很多正反馈,鼓励你,包容你,这是我从一个星球默默围观的小透明到敢在星球输出自己观点的很大一个原因。
我从深圳见面会回来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每天日更打卡,内容有读书感悟、课程笔记、生活中遇到的一个观点、对一些事物的看法等等。可能它们不是很精准、全面,但这都是组成现在的我的必不可少的部分。
最神奇的是,你可能写着写着,就越来越能发现自己,原来自己对某些群体或某种事件是这样看待的,还能发现自己之前没注意过的思考习惯,越来越能挖掘自己。
2)多和不同领域的人链接:
写作让我链接到了很多优秀的星球球友,视频号让我链接到了很多同频人。
链接的意义在于你可以学习别人身上的闪光点;看别人在做什么、收获了什么;如果你感兴趣就可以尝试着请教、去做,让自己多一个可能性。
同时找到自己 “为之心动” 的那个人,去拆解他 / 她身上哪些点让你觉得心向往之,或者做了什么事让你想要追随。去模仿、去学习,然后再创新,找到适合自己做的事。
毕竟 “自己” 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才会了解 “自己”。
像我就特别喜欢我榜样艳姐。
她在传统行业里有十年的房地产销售经验,没在互联网上做过项目,但她身上极致的利他主义和坚持的力量特别打动人,我就会靠近艳姐,去学习她做事做人的原则。
3)有想做的事,先行动了再说:
我最开始接触视频号是上学期期末看到熊猫在直播,当时跟他只是不认识、没聊过天的网友,他跟我说视频号完全可以尝试着去玩,我也没太了解。
直到去年年底艳姐在直播间把我捞上麦,那是第一次在网上露面,心里抗拒又好奇,索性不管三七二十一上去感受下先,也算是给了自己一次机会。
要是当时没有这个动作,后面我都不知道自己会不会去做直播。
当迈过第一步后,后面就好解决了,因为很多人都是在还没开始做事就顾虑着之后的事儿。
担心会不会没人看,没想出来自己直播的垂直定位等等,但实际是像我这样没专业技能和特长的人做直播,问题的解决都不是想出来的,是边做边调整的。
我现在就找到了自己喜欢且要专攻的方向:视频号直播采访。
是去年年底播到现在自己摸索找到的路,后续肯定还会继续调整,所以如果想做视频号、知乎好物、写作等等,那就先开始做了再说。
4)找到自己的渴望,内驱力不够就向外借:
是不是经常有想看完一本书、想写出一篇长文输出等等,但总会因为刷剧、或者其他活动让完成这些事离你越来越远的情况。
学习是反人性的,特别是在消耗意志力、强迫自己做这些事的时候,最痛苦。
我的想法是:先找到一条适合自己且愿意花时间去走的路,从中找到利益点(利益点大概是最能有动力的吧),在这件事上给到自己足够的动力和欲望支撑自己走下去。
如果不是靠自觉做事的人,可以找一个在你心里份量很重的人,跟他 / 她说你在什么时候要达成什么目标,然后再去详细研究这件事如果要做成需要哪些条件,一步步计划着来。
我从高中开始就用的这个方法,跟高二的体育老师说我要利用暑假时间练出马甲线和腹肌,后来那个暑假我一周去六天健身房,一天待俩小时虐自己,不到俩月马甲线和六块腹肌就有了。
后来大一在高速路口搭车的经历也是因为跟高三的体育老师说我要做这件事,她当时跟我聊了很久,说危险什么的,但我在一年后还是做出来了。很巧,就在前两天她来我直播间,说为我感到高兴。
在深圳,对着张哥说了猖狂的话,两年后要成为优秀球友。
对我来说这个比之前说的话要难做到,需要我里里外外的不断升级和不停的打怪,最难的是打自己,修炼自己,但这样欲望和动力够强不是吗?
因为这句话,我需要每天不停的输入输出,去找适合自己的路和想走的路,要定目标,要做时间管理等等一系列之前没想过、没做过的事,特别是很多事情对我来说做起来很痛苦,而怎么排解又是我需要掌握的。
这种成长我当然喜欢,毕竟对自己有利,也不愿让别人对我失望,所以这个小方法我个人用着感觉非常不错,也有效果,推荐给大家。
这是我个人的小想法,如果你实在没有足够多的动力,可以试试。
5)找不准思绪的时候,听一下身体的声音:
我一直觉得在头脑之外,还有一个自己,这个自己的主要承载体是自己的身体。
在你无法用头脑思考出一件事情你是不是真的喜欢、真的适合去做的时候,多感受身体给出的信号。
我在成功通过专升本考试之后的那个暑假,一直在 去读书 和 去工作 这两个方向上抉择不定。
因为我觉得我是个更适合从实操项目里学东西的人,学校学的专业是英语,英语是个工具,我可以在网络上或者线下机构学好它。
当时在一家机构签了两年合同,我以为自己有过一年助教和家教上课的经验会很适应当老师,毕竟自己也是真的很喜欢小孩子。
但在工作前两周,我睡不着觉,吃不下饭,甚至有一天晚上在家里哭了两个小时也停不下来,我不知道为什么,当时思考了很多天也想不出来。
直到后来选择回学校,感受对比,我好像找到原因了。
在机构上班让我觉得自己只能在它的体系里做、追它安排好的路,我想表达、创造的想要的状态跟去不去工作没什么必要联系。
更准确地说应该是我潜意识里是想走的是一条跟当时机构岔开的路,不是机构不能给我什么,是我追求的东西也并非只有去工作实操才能得到,我在学校可能会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去摸索。
如果你也有这种不懂自己传递出来的到底是什么诉求的时候,那就多感受感受身体给出的信号,身体如果觉得不适,就多给自己尝试的机会。
我现在在学校写作、学英语、发展其他技能等等,身体状态明显变好了,想到每天要做的事,精神头都比之前足,所以身体给出的信号很重要。
以上是我目前学生状态总结到的五点心得,如果对你有小小的启发,那就点个赞给小杨一个鼓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