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能够顾及别人的面子,生意就能做好,事情就能做好,如果我们为别人提供价值而不是一味推销,我们的产品,甚至我们自己就会受到欢迎。
这是我在吴军的《见识》最后一章中看到的一句话,深以为然,忍不住要分享。
这段话是吴军从王晓峰身上学到的智慧。
王晓峰是摩拜单车的创始人,对销售的本质和用户心理理解最深刻的人之一。以下是他的三句话,大道至简:
销售的本质:是把钱收回来
持续的生意:让顾客把买的东西用光
商品和服务要让消费者有面子
我们一般理解的销售,就是把东西卖出去,但细想一下,就会明白卖出东西其实只是手段,我们真正的目的是要通过销售的方式获得钱,只有把钱收回来了,才算是完成销售的全流程。看上去很简单吧?其实往深里想,很多企业是没有意识到的,导致的结果是促销活动搞得风生水起,到款项回笼的时间却发现要账很难,算上时间和人力成本,要帐的总成本其实很高,这就本末倒置了。
在生活中也有类似的事情发生,比如很多人一心挣钱而不顾家,理由是为了挣到更多钱让家人生活幸福,但这种行为本身就已经让家人不幸福了。这就是没有分清楚何为手段,何为目的。
让顾客把买的东西用光,在现实中也有案可查。比如健身房、洗衣店、餐厅等服务场所为了增加一次性收入,会以类似“充多少送多少”但方式促销,但如果顾客充了钱,在这个平台上觉得无法满足需求,充值的钱用不完,这不仅是浪费,也制约了二次购买的可能。
再扩展开去,进行团队管理时,给员工的奖励也不能是一次充值促销享受很多年,而是消耗掉奖励然后轻装上阵。比如谷歌公司,员工每一次升迁在得到大笔奖励的同时会将之前的贡献清零。
满足顾客的面子,就是让顾客感受到使用这个产品体现了自己的身价、品味,而不仅仅是满足功能上的某项需求。比如苹果系列产品,价格不低为什么那么多人趋之若鹜?
同样道理,王晓峰做摩拜单车时,没有采用共享经济的做法,让拥有者提供自己的单车,而是统一定制,自己设计生产好看又独特的自行车,并为此花费了数亿元。让人觉得摩拜单车是一个很酷的短途代步工具。
相信有很多人有这样的体会:走进超市服装店等营业场所,除非是有明确的购买意图,会找销售人员咨询,否则一看到有人主动上前就忍不住要绕道走,原因何在?被烦怕了,总是有促销人员喋喋不休向你做各种推荐。即使我们知道,他们也不容易,有各种指标压力。但依旧反感,因为感觉是在被强迫买东西。
因此,与其费劲心计去说服客户,不如讲清楚你能提供什么价值,让对方认可并感受到自己确有这方面需求,这是一种主动匹配。当然要做到很难,不过一旦做到了,其成效与收益也是实现飞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