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坚持恰当地表扬孩子,孩子一定会发生变化。
虽然说未雨绸缪才是处理问题的最好方式,但当未做到时,也只能是“遇山开路,逢水搭桥”了,再次之,就是“亡羊补牢”了。
俗话说,栽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总之呢,不管什么时候,不必焦虑,认清现状,在此基础上,努力做自己当下可以做的事情,促进事物往好的方向转化。
这几日在读《不批评才能培养出自觉主动的孩子》。原因嘛,自然是希望孩子能够拥有自觉主动的习惯喽。那具体应该怎么做呢?今天分享三个方法。
方法一:只表扬,不批评
表扬能改变人的行为,大人孩子都不例外。不管是谁,都不愿接近总是批评自己的人,却愿意跟总是赞美自己的人进行交流。
让孩子做此力所能及的事,并尽力表扬他。开始的时候父母可以适当代孩子去做,留下一小部分陪同孩子一起完成。即使孩子做得没那么好,也可以夸他努力尝试和有进步。
为人处事其实有一个非常简单的法则,就是推已及人。
想一想,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想一想,如果易地而处,自己喜不喜欢被这样的方式对待,自己更愿意接受哪种方式的说教……就是这样,就是这样简单,如果你不喜欢总是被批评指责,不愿意有人总是说自己这不行那不行,或者让自己做这个做那个,那么,凭什么你觉得可以这样对孩子,凭什么你觉得这样是为孩子好,又凭什么你觉得孩子能够接受,凭什么你觉得能够达到你想要的目的?!
还有一个小技巧,就是降低期望值。不要理所当然的认为孩子应该做到什么,也不要制定规矩后,就把孩子遵守当成应该的事情,不抱有太高的期望值,会找到更多表扬孩子的时机。
方法二:抓住“偶然”的机会,才能培养出“自觉主动型孩子”
耐心等待“孩子偶然间做出的好事”。
不要命令孩子做这做那,要学会克制!
孩子养成什么样的习惯,关键不在于你提出了什么要求,而在孩子偶尔做到的时候,你是如何表现的。
在孩子做到你期望的事情时,及时有效的表扬,能够让孩子感受到完成的喜悦、满足和成就感,更积极主动的愿意继续这样做,从而促进好习惯的养成。
如果你不希望孩子成为指令型孩子,不希望孩子推一推,动一动,只完成指定的任务,那么,必须注意,不要去命令,少给孩子下指令。
这一点,其实生活中我深有体会,明明起床上学是孩子自己的事情,明明按时完成做业也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但当三令五申告诉孩子,必须按时起床,必须好好写作业,好嘛,孩子倒是也起了,作业也做了,但怎么都让人觉得,好象这些成了我的事情,并不是他的。只有我在这里着急担心他起不来会迟到,只有我心急如焚地担心作业会完不成,而孩子呢,淡定自若,任由我的嘶吼声在整个房子里回荡。究其原因,无非就是我的命令使孩子丧失了主动性,而且使整个事情的责任人发生了转移。所以,要学会克制!
方法三:想方设法表扬孩子的认真和努力
不放过任何一个“表扬的机会”,随时随地表扬孩子
国人好象都有一个习惯,更喜欢批评,而非表扬,更喜欢指出问题,而不是肯定优点。在和孩子相处时,也常犯这样的错误。孩子做作业慢的时候,嫌他磨蹭;孩子做作业快的时候,嫌他潦草;孩子考分低的时候,嫌他不好好学习;孩子考分高的时候,嫌他不该错的题丢分;孩子学习时有点动静就得掺和掺和,嫌他不专心;孩子学习时喊几遍不回答,又想让他一叫就有回应……
当父母不容易,操心这操心那,可好歹还能拿父母的权威压一压孩子,实在心烦意乱时,暴发一下;孩子也不容易,做这个做那个,还得听各种指令满足身边各个人的需求,情绪反应过度了,只能换来另一通的说教。这样想想,也许管孩子的时候就能心平气和一点了。
那么,换一个方式呢?改为表扬事情会怎样?
当我们换个角度,来看孩子的优点呢,你会看到虽然他作业速度不够快,可也是完成了每项作业才踏实地去休息,遇到问题也是愁眉苦脸,解决了兴高采烈,你会知道在学习上他是认真对待的,是放在心上的。这样想来,你对孩子的信心应该就会更足一些。
再换一个方式,当孩子做作业慢的时候,要忍住,不要批评,但当他快的时候,兴奋的跟他说,“不错啊,专心做题的时候速度挺快的啊”。你觉得,会怎样?这样,既避免了不良情绪的蔓延,也省却了孩子在与你情绪对抗上耗费的精力,而且,让孩子知道,原来我可以,原来专心了,就能够更好。如此反复几次,孩子是不是会越来越专心呢?
学会花样而出地表扬孩子
具体的表扬,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去表扬,从不同的角度去表扬,多表扬态度、表扬方法、表扬努力,而不要进行你很聪明、你很棒之类天赋性的或笼统的表扬。如何去表扬,表扬的什么内容,非常关键,表扬的重点,会引导孩子努力的方向。
结束语
被动去做事和自觉主动去做事,天壤之别。不管是孩子还是大人,自觉主动永远是做事的最大动力,只有自发自愿,才能调动自身更多的能量,去认真的、努力的、不畏困难的去把事情做好。
在如何引导和教育孩子上,无非就是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换位思考一下,你认为别人怎么说,你才会愿意听,那你就怎么样去说孩子,你认为什么情况下,你才会自觉主动,那就给孩子创造同样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