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屏幕前闲闲浏览好比先前的躺在床上随意翻闲书。
室外天擦黑,那就拉开灯吧,谁知却没出现光亮。那就等等吧,不知哪出了点问题。
脑袋瓜子一闲,眼前忽然蹦出“人有三急”的词条。说人有三急,乃汉语俗语,是说人一天必须的尿急(小便)、便急(大便) 、屁急,有时是憋不住的。多用来指排泄、饮食等问题。说法各不同。笔者老家一带也有“三急屎尿屁”,类似“相声”的说道。
隐隐感觉到有那么点戏谑和玩笑的意思,可似乎又不那么全是。人生可能就是这么说不清吧,太当回事了不行,随而去爱咋咋也不行。
此外,“三急”还有另外的说法:即“内急,性子急和心急”或“心急,手急,性急”。另外的“三急”也有头有脸,有眼有珠。有胆有识,有得有失等等,多得数不过来。
或曰:一者排泄之急:古代称此为“三急”之一,即“饥、寒、尿”,指人们无法忍受的生理需求,因为憋不住而感到着急。二者言语之急:指的是结巴或者紧张时说话不利索的语言表达,既让自己感到焦急,也让他人听得着急。三者生育之急:当妇女临盆待产时,因为婴儿即将降临,无法推迟,所以这是一种生理上的迫切需求,必须尽快生产,越快越利索越好。
在中国古代“三疾”说法:孔子在《论语》中提到的“三疾”是指古代人们的三种品德缺陷,分别是“狂妄”、“矜持”和“愚昧”。孔子通过对比古代和当时的社会状况,表达了对古代人心纯朴的怀念和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担忧。
而正宗的人生“三急”又道:是排泄之急、言语之急和生育之急,这三个方面都是人类无法控制的生理需求,在紧急情况下会感到非常着急。
人这一辈子里,“不急”也应该是个使用频率很高的词语吧。说明嘛?说明此生的确长长。可似乎又太短,太匆匆,你看一世终身前后只是眨眼的时间,已经是日暮西山了。那一抔黄土,那陪伴自己的青山绿水,便是这一生我们最好的归宿。
到底尘归尘,土归土,尘埃落定时,一切终归平静,在大自然中融合,在大自然中沉睡,彻底回归。此后,万事皆休,风平浪静,唯有苍凉的气息从那青山绿水中,透了过来。
“再三”,多数或多次,以“三”而示多,这是老天爷赋予“三”的天然优势。如“三思而行”,“三令五申”,“三番五次”,“再三嘱咐”,“丢三忘四”······
“三”之多,而出示少了,再随手举些凑热闹:
几次三番
五典三坟
退避三舍
血国三千
不问三七二十一
隔三差五
一波三折
挑三嫌四
假眉三道
火冒三丈
第三梯队
冰冻三尺
东宫三少
弱水三千
士别三日
不三不四
如隔三秋
入木三分
此地无银三百两
瞎三话四
重三迭四
亡秦三户
二三其意
一饭三吐哺
没三没四
一日三秋
二桃三士
一行三昧
退避三舍
五讲四美三热爱
一日三省吾身
立时三刻
陶潜三径
避军三舍
两妇三妻
货比三家
一夕三迁
阳关三叠
差三错四
狡兔三窟
秀才造反﹐三年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