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岁的李大爷,入住养老院已有5年。近一个月来,突然变得沉默寡言,唉声叹气,对院里组织的任何活动都不感兴趣,以前每天都爱看电视连续剧,现在基本不看了。跟他说话,不爱理睬。
从熟悉他的其他老人那里了解到,原来李大爷认为自己得了肠癌,相信自己活不久了。院里安排了专项检查,并未发现肿瘤,只是偶有肠功能紊乱导致的便秘现象。但李大爷坚信自己得了癌症,不信检查结果。
案例中李大爷的情况实际上表现为其消化系统的老化,引起肠功能紊乱导致的便秘现象,由于过度关注,引起他的心理变化,出现老年疑病症现象。
那么什么是老年疑病症?老人有什么表现可怀疑患有老年疑病症?如何帮助老人消除老年疑病症?
01
老年疑病症就是以老年为特征的精神疾病
老人如果过度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担心某些器官患有无法想象的难以治愈的疾病,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即怀疑老人患有老年为特征的精神疾病-老年疑病症。
老年疑病症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缓解和治疗,在心理上就有可能从怀疑自己有病发展为对疾病的恐惧,这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将会产生更严重的不利后果。
老人出现什么疑病表现可引起家人和照护者的注意并进行干预呢
02
老人有以下表现可怀疑患有老年疑病症:
1.患者长时间地相信自己体内某个部分或某几个部分有病,求医时对病情的诉说不厌其详,甚至喋喋不休,从病因、首发症状、部位、就医经过,均一一介绍,深怕自己说漏一些信息,惟恐医生疏忽大意。
2.患者对自身变化特别敏感和警觉,哪怕是一些微不足道的细小变化,也显得特别关注,并且会不自觉地加以夸大和曲解,形成患有严重疾病的证据。
3.患者常常感到烦恼、忧虑甚至恐慌,其严重程度与实际情况极不相符,他们对自己的病症极为焦虑,别人劝得越多,疑病就越重。
4.既便客观的身体检查的结果证实患者没有病变,患者仍然不能相信,医生的再三解释和保证不能使其消除疑虑,甚至患者会认为医生有故意欺骗和隐瞒行为。
03
老人总觉得自己有病怎么办
老人出现疑病表现,我们应积极消除症状,从老人自身及照护者两方面积极面对,以免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产生更严重的不利后果。
1.老年人可转移注意力
首先要设法转移自己的注意,可以使自己专注于某一项工作,或者热衷于某一种业余爱好,或者多交一些朋友,倾诉情感。
其次,疑病的痛苦发生在老年,对往事的追忆却涉及幼年的经历,这些早期经历往往构成了疑病的根源,因此,老年人应该多回忆过往的愉快往事,回味当时的幸福体验,多设想今后美好的生活,不要让过去的痛苦和不幸笼罩和掩盖自己。
2.家人或照护者要充分理解关心老人的痛苦,帮助老人走出阴影。
家人或照护者要从老人的内心深处和老年人的生理特征人手,运用亲切关怀、同情而又通俗易懂的言语来说明精神与疾病的关系,实事求是地向病人解释病情,使恐惧的心理逐渐弱化,从而解开郁结在心中的疑虑。
要培养老人树立乐观主义的情绪,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只有稳定的情绪,才能增进健康。倘若消极悲观,精神萎靡不振,成天无病呻吟,结果弄假成真,反而闹出大病来。
同时引导老人正确地理解医学知识,不要盲目地照搬照套,自我取意。必要时可到医院做些检查,排除顾虑,有助于老人消除疑病情绪。
另外,还要鼓励老年人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集体娱乐活动,培养自己多方面的爱好,寻求丰富多彩的生活乐趣和活动领域,可使老年人逐渐淡化疑病情绪。
此外,家人或照护者要肯定老人的感受,不校正观念。对老人的认为自己有病的优势观念,护理人员不需要强制性矫正。不然容易和老人冲突不说,还容易给老人带来不被理解的负面情绪。可以试着肯定她的感受,比如相信您确实有这样的感受,等等。
文中李大爷应积极配合医生治疗老年便秘及全身调理。
而照护者应鼓励李大爷多参加社会活动,陪同老人到公园、室外散步,多与大自然接触,转移他的注意力。并运用所学医学知识、护理技能、养生健康保健小常识,把这些信息提供给老人,打消其疑虑,相信科学,相信医生的科学诊断,增强其生活信心。
总之,只要正确引导,老人会走出疑病的阴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