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看待孩子的不良行为

让我们重新来看待不良行为,不要把责任感等同于责难或羞辱时,其结果对孩子和大人就都是令人鼓舞的。

什么是不良行为?

所谓不良行为无非是缺乏知识或意识的行为,缺乏有效技能的行为,以及发展适宜性行为,因失望而产生的行为,或者因为一个偶然事件导致我们转向受“原始脑”操纵的行为。

成年人常常会和孩子一样,缺乏知识意识和技能,并且会像孩子一样陷入“原始脑”的操纵中,此时唯一的选择只有权利争夺或退却和无法沟通。

大多数时候小孩子做出的只是“与其年龄相称”的行为而不是不良行为。

(这里,与其年龄相称的行为,当结合儿童敏感期来解读,会更清晰明了)

父母和老师都是成年人,既然我们要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我们就应该学会控制我们自己的行为。

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并将我们的行为转变成鼓励孩子的行为改进,并且又不损伤孩子的自我价值感。

✔️引导孩子用建设性的方式来获得关注,对于寻求过度关注的孩子来说,将是令人鼓舞的。关键是“让他知道,我关注到他了”。

可以让孩子参与一个有用的任务,转移孩子的行为。安排和孩子一起的特别的时光,默默的安抚孩子,设定些无言的信号。

✔️对于寻求权力的孩子来说,关键是“请求帮助——贡献行为”。

承认你不能强迫孩子,并请求孩子帮助。用日常惯例表来决定你该做什么,培养相互的尊重并给予有限制的选择。在设立一些合理的限制时得到孩子的帮助,鼓励引导孩子把权力用在积极的方面。

✔️对于报复的孩子,关键是“情感反馈——达成合作”。

处理受伤的感觉,共情他,反射式倾听,去理解孩子的观点,而不是要告诉孩子你的观点。避免惩罚和反击,用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作出弥补,并鼓励其长处。

✔️对于自暴自弃的孩子,关键是给足“接纳不足——感觉安心并建立信心”。

表达对孩子的信任,小步前进,停止批评,特定时光,鼓励任何一点点的积极努力。以孩子的兴趣为基础,鼓励,鼓励,鼓励。要花时间训练孩子,不要觉得你已经解释过好多遍,就以为他应该懂了。

四种状态改善的底层逻辑:  情感反馈——达成合作——长期有效陪伴和训练——建立信心——贡献行为的发生。

请记住:最让人讨厌的孩子,往往是最需要爱的孩子。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