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曰:凡火攻有五:一曰火人,二曰火积,三曰火辎,四曰火库,五曰火队。行火必有因,烟火必素具。发火有时,起火有日。时者,天之燥也;日者,月在箕、壁、翼、轸也。凡此四宿者,风起之日也。
火是自然能量的爆发,属于战略性武器。这种武器促成需要各种条件具备方可。火攻破坏力极大,不仅仅是对对方军队的破坏,还在于对战场之自然环境,以及附近的民众,都是具有破坏性的。兵道是安国全军之道,国也是天下之国,对于战争,不仅仅存着国家的想法,还要有天下之视野,是平天下,而非毁天下。
风助火势,火攻就是人类利用自然力量进行战斗,用玄乎的话,那就是诸神之战。选择活动,天时为重,天时表现为风和燥热,地利表现为多可燃之物,人和在于周密的谋划,天时地利的观察利用。
有五种火攻方式。用火烧其营地的士卒,用火烧其积蓄,用火烧其辎重,用火烧其兵库,以及在对战之时,用火车、火牛、火炮、火箭、火燕进攻其战阵和城池。
凡火攻,必因五火之变而应之。火发于内,则早应之于外。火发兵静者,待而勿攻,极其火力,可从而从之,不可从而止。火可发于外,无待于内,以时发之。火发上风,无攻下风。昼风久,夜风止。凡军必知有五火之变,以数守之。
目标有了,用什么方法发起火攻呢?军队如何策应呢?用的是“五火之变”。一是,火发于内,那就做好外部的策应;二是,内部火烧起来了,但是敌军并没有预想的动静,那就要按兵不动,探查军情,随机而动;三是从外面放火,就不用等待内应,而是时机一到就发;火发在上风,就不要从下风进攻,顺着火势进攻,不能逆着,逆着就烧了自己;留意风的动向,白天风刮久了,夜晚风就小了,就不适合火攻,要选择好时机。这一段明确了如何借用风,以及火攻之时,军队如何策应的问题。
故以火佐攻者明,以水佐攻者强。水可以绝,不可以夺。夫战胜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命曰费留。故曰:明主虑之,良将修之。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
火攻要比水攻更高效,更具有破坏性。明君良将要有一个天下观,明确军事的目的是安国全军平天下,要善待天下之民。所以即便是敌国的民众,任然需要善待之,这就是王道之师。这一点,很少有军事家深入思考这一点,这不是妇人之仁,而是仁道。仁道和用兵之冷酷,并非不可以交融。
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这句话说得有格局。属于孙子兵法里第二层面最高明之言。
第一层面,不争。不战而屈人之兵,是第一层面最高明之言。对应有上兵伐谋,能安国全军而平天下。知己知彼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不穷。这是第一层面的基础,知己知彼知天知地,合了道,因其有必胜的雄厚实力,才有不争的事实,否则就是空口白话。第二方面,间争。处于争与不争之间。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五事七计之庙算是其基础,所以这是安国全军之道,上出于平天下。第三层面,争。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这是争的最高境界。能因敌变化,故能择人任势,能出奇制胜,能速战速决,能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能兵不顿而利可全。因其没有固定的战法法,所以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
其次为后勤和用间。因粮于敌与上智为间。为其双翼和耳目。
孙子兵法,到了此处即将到了尾声。此篇虽谈战术层面之事,却上升到战略层面。可谓妙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