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16年在支教的培训中,翁进老师让我们每个人画了一颗树,并观察我们的画。那就是绘画心理学的视角来了解我们这批志愿者。
机构同工申请,让老师培训我们绘画心理学。福师大的张老师,前不久系统学习了绘画心理学。同工们都非常感兴趣。
课堂上,张老师首先提出请大家分享一下自己想学习绘画心理学的原因。有的同工说,在个案中遇到问题,案主不太愿意聊天,而绘画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去打开案主的内心世界。我最后说,我的理由是绘画可以让我们自我觉察,同时也可以去帮助那些遇到困境的人。张老师简单归纳了绘画心理学的作用——一门工具,一幅画可以透视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我们需要练习,投入与收获成正比。
老师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孩子的一幅画,让我们去观察。大家观察得都很仔细,看到了拟人化的白云,一朵哭,一朵笑,屋檐是十字交叉的阴影,树干是空心的……
这幅画是汶川地震中的一个孩子的作品。透过他的作品,看到了他内心的世界。地震带给他创伤,他的内心充满矛盾,但家还是完整的。
接着老师由房树人到自画像。那个生前穷困潦倒,死后作品价值连城的画家梵高的作品。
一曲《Vincent》,那起伏的旋律,让我们感受到画家梵高那曲折的一生。
割掉半边耳朵的自画像,是他作为艺术家极端的提现。他珍视友谊,但和朋友高更起了冲突后,情绪无法遏制。
他早期的作品和晚期的作品,从画面的色彩、风格等等上,也有所差异。
美国插画家路易斯韦恩一生花了非常多关于猫的画。早期,他画的猫比较可爱。
中期他画的猫,眼睛张的很大。仿佛收到了惊吓。
晚期,他画的猫,更是画风迥异。猫的毛竖了起来。眼睛是三角形的。猫的身体不是那么的明显,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猫的造型。
路易斯·韦恩的画常常被后世的心理学家用来分析。他的情绪变化,在画面上体现的很鲜明。
通过几个案例,我们了解到绘画是个人潜意识的投射。一个人会不知不觉地将自己的内心世界透过画笔呈现。
最有趣的环节就是让我们画一间有泳池的房子。多年不画画的我,画出来的画,跟小学生画的差不多。老师邀请同工,简单地做个咨询。这个环节让我们大开眼界。神奇的绘画竟可以透露如此多的信息。
潜意识的解读,还可以通过梦。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梦的解析》就是代表作。
老师介绍了投射绘画法、艺术治疗的代表人物,打开了我们学习绘画心理学的一扇窗子。期待下回老师精彩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