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 提,在梵文里是觉悟的意思,是自性清净智慧圆融无碍的意思。台湾作家林清玄是我小时候特别喜欢的一位作家。在初高中时特别爱读《读者》、《青年文摘》、《意林》一类的杂志,里面就常常出现林清玄的散文,那时候就会被他清新淡雅的文字风格所吸引。而最近因为某些机缘得到了他三本菩提系列的书,之前读了《紫色菩提》,昨日和今日读完《拈花菩提》,读完后有种被净化的感觉,也常常被文中的故事和佛弟子的慈悲情怀所感动。这菩提系列的文章可以算作是当代佛文学的其中一种,文中引用了大量的佛经和作者与寺庙师父们的对话。从生活出发,由佛经结束,一花一叶,一山一水,一人一物,世间万象莫不可用佛理来阐述。我们的生活本身处处就是禅,只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感悟的心灵,就时时都可得菩提。
拈花菩提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波罗蜜,第二部分是曼陀罗。第一部分的文章都是小短文,虽然只有寥寥数语,但里面所蕴含的佛理却挺深。第二部分的文章都相对来说长很多,内容也更为深刻,从平常发生的事来感悟佛陀的教诲。正是作者这种时时刻刻所体现的大悲心和智慧心,让我更加的喜欢佛教,愿意更多的去研究佛教了。作者常说佛弟子应该悲慧双修,我是完全的认同的,古往今来的大德高僧和在家居士们莫不是以慈悲为起点,用智慧来引导和解脱自己与他人,最后终于证得阿耬多罗三藐三菩提。大愿大悲大慧大行就是真正获得菩提的不二法门呀!
作者反复提到作为一名佛教徒,首先也是特别重要的一点就是发菩提心,这是每一个佛教徒修行的起点也是贯穿整个修行之路的必须点。作者摘抄了几个不同版本的劝发菩提心文,让我不得不感叹佛经真的是很美的文字。而那些愿度脱众生脱离苦海的菩萨们又是多么了不起!什么叫发菩提心呢?就是一个人发愿利益他人,治愈他人,解救他人的“无我奉献”的纯粹之心。其中有一篇文章叫“菩萨的心”我特别喜欢,特别受感动,暂且摘抄一段作者引用《华严经》的话来看看佛经的优美,菩萨的纯粹之心:
【如诸菩萨摩诃萨其心如海,悉能容受一切佛法。
如须弥山,志意坚固不可动摇。
如善见药,能除众生烦恼重病。
如明净日,能破众生无名暗障。
犹如大地,能做一切众生依处。
犹如好风,能作一切众生益利。
犹如明灯,能为众生生智慧光。
犹如大云,能为众生而寂灭法。
犹如净月,能为众生放富的光。
犹如帝释,悉能守护一切众生。】
佛经中这样的句子处处都是。如何能获得菩提?为什么菩萨能成为菩萨?就是因为他们发了广利众生的心啊。有的时候想这个世间最重要的是什么时,会常常想所谓的名利真的那么重要吗?名利成就了一个人但也束缚了一个人,如果一个人执着于外相上的名和利,怕是很难得到真正自由自在的生活吧。我以前常常想我要成为一个自由的有智慧的人,但却不知道如何获得自由获得真正的智慧?而现在我知道,要拥有真正的自由和智慧就是要有一种超脱的心,要有一种无我的心。至人无心,圣人无意,如今我似乎懂了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