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染翰操纸
【拼音】
rǎn hàn cāo zhǐ
【释义】
染翰:用毛笔蘸墨;翰:笔;操纸:拿着纸头。指书写文章、诗文、绘画等。
【出处】
晋.潘岳《秋兴赋》:摄官承乏,猥厕朝列,夙兴晏寝,匪遑底宁,譬犹池鱼笼鸟,有江湖山薮之思。于是染翰操纸,慨然而赋。于时秋也,故以秋兴命篇。
解释:自从暂领官职,充数排列在朝廷百官中,早起晚睡,没有一刻功夫安宁,就好像池子里的鱼、笼中的鸟,产生了对江湖山野的思念,于是笔端蘸墨,拿过纸来,感慨而作此赋。当时正是秋天,因此用秋兴作为篇名。
【近义词】
涉笔成趣 一挥而就 醉墨淋漓 笔墨横姿 画若鸿沟 挥翰成风 丹青妙手 点指画字
【反义词】
无
【成语故事】
西晋时期,有一个人名叫潘安,本名潘岳,字安仁,荥阳中牟(今河南郑州市中牟县)人。西晋文学家、政治家,美姿仪,被誉为“古代第一美男”,是中国古代四大美男(潘安、兰陵王、宋玉、卫玠)之首。
潘安出身儒学世家。少年时,随父宦游河南、山东、河北,青年时期就读洛阳太学,二十余岁入仕,供职权臣贾充幕府,后历任京官,因作赋颂扬晋武帝躬耕藉田显露才华被当权者左迁河阳县令(今焦作孟州和洛阳吉利区),潘岳负其才而郁郁不得志。
在潘安三十二岁左右时,著有一篇名赋《秋兴赋》。此赋表达了作者对周旋官场的厌倦,对滞官不迁的牢骚。此赋的意境清新高远,行文自然流畅,用典浅近贴切,写景细腻生动。
在《秋兴赋》的《序》中,潘安介绍了写《秋兴赋》的来龙去脉:
晋武帝太始十四年,我三十二岁,开始出现白头发了。因是太尉府的属员兼任了虎贲中郎将,在散骑官署内寄居值班。那里高大的楼阁连接着云彩,有阳光的鲜明景色很少见到,帽子上插着貂尾蝉文、身上穿着件件细绢绮罗的卿士,在这里嬉游居住。我是乡野之人,休息不过在草屋山林之下,谈话不过以农民和野老为客,自从暂领官职,充数排列在朝廷百官中,早起晚睡,没有一刻功夫安宁,就好像池子里的鱼、笼中的鸟,产生了对江湖山野的思念,于是笔端蘸墨,拿过纸来,感慨而作此赋。当时正是秋天,因此用秋兴作为篇名。
虽然已近中年,头发已经花白,但官滞难迁,因而悲秋之感强烈。后写自己不屑与高官显宦为伍,与其居高遭险,不如效法庄子“逍遥乎山川,放旷乎人间”的行为,归家闲居。
【造句举例】
他出身书香世家,幼时即对文字敏慧多感,并开始染翰操纸,迄今六十余载。
此人聪明绝顶,学一事则精一事,善染翰操纸,熟知音律琴棋,简直是 无所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