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隐是唐末五代时期著名的诗人。他因为多次落榜而闻名,也因为才华和狂傲被后人称道。《鉴戒录·钱塘秀》和《唐才子传》里关于他的许多故事。
他诗才高妙却相貌奇丑。据说曾有某位名流之女,读了罗隐的诗,很是倾慕,想嫁给他,然而见了他的尊容之后,马上就打消了念头,还自此连他的诗也不再读了。虽然没能赢得美人的芳心,罗隐的才气还是被当时的人所推崇的。有一次他去见魏博节度使罗绍威,将到对方的地盘时,先写了一封信去,称罗绍威为“侄”。罗绍威的手下非常生气,说:“罗隐一介布衣,竟敢称大王为侄?!”不料罗绍威不以为忤,说,“罗隐名动天下,那么多王公大臣他都瞧不上,如今竟然肯来我这里,还视我为侄,这是我的荣幸啊!”然后到城郊迎接罗隐,见面就拜。罗隐也不客气,坦然受之。分别时,罗绍威还赠给这位“叔父”百万钱。罗绍威自己也写诗,他把自己的诗谦虚地命名为《偷江东集》。割据青州的王师范经常派人送信送财物给罗隐,求他赠诗,得到后,大喜不已,爱不释手。有个朋友中了进士,罗隐写诗祝贺,朋友的父亲却说:“儿子及第我并不高兴,高兴的是得到罗公诗文一篇。”可见罗隐在当时的名气之大。
罗隐和许多人一样,也想借助科举考试踏入仕途,一展宏图壮志。但他虽然名声很大,却六次(一说为十次)没有考中。
第一次考试时,罗隐路过钟陵县(今江西省进贤县),结识了当地乐营中一个颇有文才的歌妓云英,彼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十二年后罗隐又一次落榜,路过钟陵,谁料又碰上了这位云英姑娘。她仍隶名乐籍,未脱风尘,也许是没有想到罗隐此时的心情,她拍手大笑,说道:“罗秀才犹未脱白矣!”意思是说,你还没能考中改穿绿衣服吗?罗隐就写了一首《赠妓云英》(也作《答云英见诮》)来回答:
钟陵醉别十余春,重见云英掌上身。
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罗隐才高,云英貌美,如何是不如人呢?这里包含了多少的不平,又传达出多少的傲岸呢?这和白居易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何其相似啊?明代屠中孚说:“若《答云英见诮》及《题新榜》二绝,真堪为之涕落。”(《刻罗江东集序》)
罗隐的才学确实出众,就连当时的宰相郑畋和李蔚都很欣赏他,但由于他的试卷里的讽刺意味太强,人也很狂妄,这使得考官们对他很反感。有次他投考时,正遇上大旱,皇上下诏求雨做法,罗隐便上书进谏,说水旱灾害是和天地一样共存的,无法立即消除,他劝皇上应该用心祈祷,那么百姓的庄稼受灾再重也会感激陛下的。罗隐的话太直率,有些讽刺的意味,最后皇上也没有听他的。
罗隐和历史上许多人一样,满腹才华却报国无路,心中的愤懑和无奈只能借助诗歌来表达。且看这首比较出名的《自遣》: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得意时就纵声高歌,失意时也无所谓,纵有太多的愁恨也应抛之脑后,照样悠闲自得。今天有酒就喝醉了吧,明天有忧愁那是明天的事情。“今朝有酒今朝醉”,失意无法排解时,可以以醉解愁。可是人总不能一辈子沉醉不醒吧,两个“今朝”的重复,道出了所谓的解忧,其实只是暂时的排解。面对人世间无穷无尽的忧患与失落,诗人也没有彻底解决的办法。“明日愁来明日愁”,这一句明显地流露出了诗人的无奈与伤心,“醉”的时间是有限的,酒醒之后又如何,尚未排遣的旧愁加上明日的新愁,那是更愁了。虽然他对明日之愁采取的是一种不屑一顾的态度,但这恰恰体现了他借酒浇愁、得过且过、无可奈何的辛酸和潦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