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蜜两三年前和前任分开,男方坚持要3岁多男孩的抚养权,闺蜜那时几乎身无分文,娘家也不能提供太多财力上的支持,虽然心里百般不舍,还是同意了。这两年,男方连她去探望的机会都没给她。
近日,闺蜜再次与前任联系,想去看小孩,对方竟然同意了。小孩在湖南老家由爷爷奶奶带着,昨天闺蜜从广州出发坐了一天的车,终于看到了孩子。
可是孩子竟然已经不太记得她了,问她是谁,她说她是妈妈啊。小孩说,我不是有个妈妈了吗,怎么又多出来了个妈妈,人怎么可能有两个妈妈。原来前任2017年时再婚了,小孩叫那个女人叫妈妈。
三岁以前都是闺蜜在家全职带的他,没想到两三年时间,小孩竟然已经记不起她。闺蜜心里难过得厉害,又有一些不知所措,不过前任再婚的消息,让她觉得她似乎有可能把小孩的抚养权重新争取过来,而且她也听小孩的奶奶说,他们准备再生小孩。
闺蜜在我们几个要好的闺蜜群里发微信,我断断续续回复说,每个小孩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不是我们的附属品,他们最终有一天会长大,会有自己想过的生活,会去争取自己想要的幸福,其实只要他们过得好就可以了,至于和谁在一起,叫谁妈妈其实不重要,哪怕叫你叫阿姨也无所谓。
昨晚后来很晚她们仍有在微信里发信息,早上睁开眼睛看到聊天记录。
另一个闺蜜在微信上对她说,“换位思考,如果站在你那个位置,我也会争取抚养孩子,不计后果。这就是我为什么一直要独立,还有足够的挣钱和经济能力,只有这样,才更有资本选择自己的生活,不会依附任何一个人。有时候逼一逼自己,也是好的。不管你做怎样的决定,只要不后悔就行。”
我看到这条信息时,被她的勇气、决心和魄力一下刺痛了。我猛地想起一个词——“犬儒”,说现在很多人,总是一付看破世间、活得明白,与世无争,淡然或者凄然一笑的样子。我承认这个社会许多人都不容易,仍在为马斯洛需求层次论的最下面那个需求奋斗,但也确实有许多人已经财务自由,事业成功,在追求更高层次的进步。
而那些还在解决温饱问题的人们,在面对自己未见好转的现状和身边成功的人们时,可能难免会有人出现犬儒心理——放弃努力奋斗——或者说失去了一往无前,竭尽全力奋斗的勇气,而是安慰自己说,差不多就行了,人各有命,随缘,开心就好,诸如此类的“佛系心态”等等。不得不承认,我应该也有很多个瞬间有这种犬儒心理和人们所说的佛系心态。
《少林足球》里周星驰说,“做人如果没有梦想,跟咸鱼有什么分别。”是的,人生短暂,为什么不活得精彩绚烂?
所以,再艰难的时候,仍然要有所梦想,怀抱希望,然后要集中全部精力,去实现这个梦想。所谓的犬儒和佛系心态只是一种懦夫的表现,是一种不敢有所作为,不愿再辛苦付出,害怕失败的懦弱的行为。真正的佛法的思想是因果,即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如果想要什么,都不去做,都没有想方设法、竭尽全力地去做,怎么会有所收获?所谓的放下,是你拿起了,却能放得下,如果都没有拿起,又哪里来的放下?
我希望自己时刻警惕,不要出现犬儒心理,不要当个懦夫。我希望自己可以热烈地活着,就像用尽最后一丝力气绽放的花朵一样,不管在哪里,不管做什么,我都能全力以赴,做到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