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早上是要去祭拜神明的,我忘记了,原本以为是傍晚才去,殊不知是早上。
早晨七点过,楼下就开始熙熙攘攘要准备粽子和白酒去庙里,听到伯父哄着孙女要不要一起去拜公,三妹在群里追问,“早上就去拜公了吗?”接到肯定的答案,便带着小孩也准备跟着去凑热闹。
我感到有点遗憾,因为旁边的小娃还在呼呼大睡,看来是要错过了。
在床上腻歪了一会,喊来孩子他爸,陪着孩子,我便下楼刷个牙洗把脸,那会大帮人浩浩荡荡的已经出发祭拜去了,除了伯母和妈妈还在厨房里忙活,院子走廊安安静静的,只不时听到鞭炮响起的声音,算算时间,他们祭拜也差不多了,我准备去蹭一蹭最后一站——门口那条路边的土地公那里祭拜。
出了大门,马路边走过一家刚拜完土地公的人家,大人拎着红色篮子,里面装着粽子和酒以及一应祭拜物品,小孩跟在屁股后面亦步亦趋的跟着,一群人往下一站祭拜的方向走去。
我往左边望去,古老的大树底下是东街的土地公祭拜点,那边没看到家里人的影子,便往右边的街角望去,正巧他们回来了。
爸爸伯父小叔拎着各自的篮子,堂弟和三妹带着小孩在后面跟着,路过家门口,我也跟着往前走。
对面走来一家子同乡,笑眯眯地打声招呼便错开了。
清晨的风很轻很柔,阳光也不刺眼,走在树影下,吹着柔和的风,旁边茶店坐满了喝茶聊天的人,我都有点羡慕起他们来。
感觉时光变得柔和了许多,树影婆娑,微风徐徐。
感念只是那一瞬间,毕竟就那么几步路,来到大树底下,土地公的小庙,忽而发现阳光透过老树的叶子,投进一束束光来,树影印在路上,目光所及,那一束束倾泄下来的白色的光,似乎带着点烟火,犹如仙境般。
远处骑着小车从路的尽头徐徐而来的乡亲,像是穿过了时光森林从仙境里出现一样,披着一层柔和的光,识得人间烟火,带有乡土气,却也唯美,不显得突兀。
有时感觉生活可以触碰一下,那种忽然打进心底的光芒,使周遭都变得柔和了许多,身心也变得轻盈舒畅,空气也跟着沁人心脾。
想着可以做点回味,便用手机拍了下来,身临其境的美,手机的拍摄固然会打了折扣,但是也聊胜于无了。
其实在家的这种场景,是住了二三十年来最普通无奇的样子,经过了几十年的洗礼,沉淀了岁月,变得古老了许多,但是这种唯美只要用心去捕捉,用心去感受,生活似乎变得异常可爱,连带着思念故土的乡情。
虽然住在同一座城市里,但是时代的繁华还是不及乡里更接近生活,也不妨碍我们喜爱这个可爱的乡村,虽然许多地方变得越发现代化,但是有些东西是改变不了的,那就是对它的依恋之情,和那股对生活的热爱。
跟着家人祭拜完土地公,便跟着往回走,鞭炮声不绝于耳,我回头望了一眼树下的那一片光景。
因为有烟雾的加持,那一束束光变得更加迷雾缭绕,增加了更多的神秘感。
那棵百年老树,投进来的白光,树上的星星点点,还有烟雾缭绕的土地公庙,是离生活最近的地方,你能触及的柔软,伴着一束清晨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