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语文课上,让孩子们分组合作读课文,孩子们都在积极阅读,可是在这普通的流程中,就发生了这么一件小插曲:第2组的孩子们在练习读的过程中有两个女生提出了一点建议:“你们读的太不通顺了,一点都不好。”这一组的两个男生立马回应:“我们读不好你俩去读。”这个小组内的氛围立即僵化,而其他小组仍在合作练习没有注意到这一小组的异样。终于,小组展示的时候异样爆发了,其他小组都争先恐后的完成了阅读,只有第二小组拖拖拉拉的站了起来,几个男生不情不愿,甚至有个男生在装腔作势的空读。让我想到刚学过的寓言《滥竽充数》,我便把这一装腔作势的现象向其他同学描述了一下让同学们评价,同学们也不负所望的用到了“滥竽充数”,而这个男生却一脸不在意。想想如果带着这种态度继续往下进行活动,肯定第二组是不会有任何效果的。于是,我就随即把课堂变成了一次小的辩论会“面对别人的建议我们该怎么做?接受?还是不接受?”其他小组开始了讨论,第二小组僵持继续……其他小组讨论完毕“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是啊,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别人的建议是为了更好的帮助我们成长,是为了更好的合作,我们为什么不分青红皂白的就拒绝呢?最终第二小组的孩子们有动容之色,我就趁热打铁,就课间时间让他们合作练习。刚开始他们还有些忸怩,后来在我的威逼利诱下终于开始合作起来,“我的声音需要大一些”“你需要读的再流利些我们才能合作更好”……你一言我一语,轻声细语的开始了他们的合作之旅,之前的嫌隙已烟消云淡。
第二节上课了,第二组的孩子们兴冲冲的说:“老师,我们准备好了。”出乎意料的,他们读的超越了其他小组而且还把课文含义讨论到位。我趁机大力表扬第二小组的合作让其他小组也进一步合作起来。在孩子们的合作下,他们还自编自导自演了课本剧《滥竽充数》《邯郸学步》。这真是让人欣喜,又吃惊,一次小的突发事件所带来的效果,虽然刚开始处理的时候偏离了原本设计好的课堂环节,浪费了第一节的半个课,却收获了孩子们的凝聚力,收获了超出预计的课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