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挪威的森林》就如在纷乱无著的世界,独自躲到一望无垠的大海边,慢慢地赤脚一点一点地走向海的深处,渐渐地沉浸,任海水逐渐淹没身体,感受着海水的凉与窒息,有那么一刻,感到所有缠绕自己的一切都消失不见,仿佛从不曾有过。直到呼吸终不能自己,陡然浮出水面,仿若重获新生。
以前的时候,也曾断断续续读过此书,但终不能沉浸其中,无法理解其中的意蕴。这次为什么会重新读起呢?啊,是因为听着伍佰《挪威的森林》,想起以前未完成的阅读,深觉遗憾,想聊以填补这一阅读的空缺。
读着读着,竟深浸其中,久久无法自拔。
小说中的渡边、直子、绿子、永泽、初美等都是二十岁左右的年纪,他们在那时已思考和承受了许多。而我自己直到这时才能多少感触到作品中的情绪,不觉深愧自己对于世事的浅薄。
木月永远留在了17岁,直子永远留在了21岁,直子的姐姐也永远留在了18、9岁,初美的生命之花也过早地陨逝。他们的生命还没有尽情地绽放,为何却过早地凋零了呢?
直子无疑是给人最多思索的。
从发现姐姐的自杀起,直子的内心就埋伏下一颗抑郁的种子。姐姐的死对她来说是痛苦而又无法泯灭,逐渐沉浸在她的生命中,成为她身体的一部分。不然她最后选择的离去方式为何也会是一根绳子呢?
从小青梅竹马的木月,选择了离去,甚至结束生命前所见的人,也不是她。这对直子来说,应该是一种无情的抛弃吧。直子应该是对木月的死既悲痛又怨恨的。但随着她再次遇见渡边,并且与渡边发生了那次她难以忘怀的愉悦的性体验之后,她对木月的悲痛与愧疚愈加沉重,而怨恨则逐渐稀薄。
直子与木月从小形影不离,两人之间彼此熟悉得如同一人。读小说的时候,我就在想,或许木月和直子之间因为从小太过熟悉与亲近,两人之间也许更多的是如同亲人,甚至兄妹的感觉,没有恋人之间的激情。两人从小就太亲近了,一起长大,没有那种恋人之间初遇的怦然心动和热恋的激情四射。所以,两人之间总是缺少些什么。
如果木月没有自杀,也许两人会继续着温吞的感情,也许结婚也不一定。可是木月自杀了,这无疑给了直子又一沉重的打击。她生命中的某种精神支撑倒塌了。再遇渡边,和渡边在一起可以感到舒适、安稳和性的愉悦,而和木月则始终无法实现,想到此,她感到自己这是对与木月两人之间感情的亵渎。她本以为自己可以带着对于木月的爱,这样生活下去。可是却发现这份爱已经远去了,她为之坚信的信仰一样的东西又要消失了,她崩溃了。
住进阿美廖后,在远离外界的环境中,直子逐渐地找寻到内心的某种平静,但这是以远离外界为前提的。她只是暂时在封闭的环境中学着让自己的心不过于纷乱无著,看似她在逐渐做到如此,但是她萦绕在她内心的那团乱麻始终没有解开。
或许直子也想放开过去,解开木月给她的束缚,然后和渡边开始新的生活。直子想的是,她要以一个全新的、完美的自己面对和接受渡边。可是她始终无法实现自己的新生,她始终觉得自己不够好,还不能和渡边在一起。越是这样,她的心就会越乱。而渡边去看望她,给她写信,热切地盼望和督促(某种意义上)她离开阿美廖,两人一起生活。或许,当直子得知渡边已经自己租了房子,做着各种准备迎接她的到来的时候,她越发感到焦虑和急躁,以致彻底地崩溃,绝望地认为自己无法开始新的生活,无法勇敢地走出去,她不敢去面对未知的明天,而又不再想继续在悲痛、愧疚、自责的情绪中挣扎,选择了彻底地抛开一切。
直子在未真正地踏足世界之前,就已经经历了两次痛心的生命的陨落,两个对她无比重要的人,无情地离她而去,她生命的力量在还没有长成之前,就过早地给折断了。她不知该如何面对伤痛,不知如何接受伤痛,更不知如何带着伤痛继续生活。最后只能选择在自我的世界中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