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乡村学校里,有部分才40多岁的中年教师,就想清闲下来,不想上课,这种情况是存在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好逸恶劳是人的天性
人天生就是喜欢休闲追求享受,不喜欢劳累劳作,这是人的天性,很正常的现象。但是这种天性,是可以改变的,通过外界的力量和内心的力量来改变。
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底层的劳动者,年龄很大了,六七十岁,还在干一些体力活,在农村这种现象很常见。这是因为他们心里有生活希望,没有谁去强迫他们。
我们也看到,很多私营企业的老总,六七十岁甚至七八十岁,还担任总裁,为公司的发展殚精竭虑。这就是通过人的自律和外界的压力,改变了好逸恶劳的天性,因为他们有目标有理想,对未来充满希望。
而追求享受,不思进取的一族,往往处于社会中层,他们下没有生活所迫,上没有生活目标,缺少理想,也就容易任天性在心里生长。
第二,教师地位和待遇不高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虽然国家大力提倡尊师重教,但是目前而言,教师社会地位在下滑,主要是人们对教师的苛求,已经到了一定的程度。这种苛求,让教师身心疲惫,不管做什么都是不对的,左也不是右也不是,再加上不少地方教师待遇根本没有得到落实。待遇不高,闲事不少,工作琐碎而又重复,主业被闲杂事体挤占,这些都导致了教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同时,在职业发展中,教师往往遭遇职称晋升的艰难,人到中年家庭问题的困扰,这些都容易导致教师的职业倦怠。
第三,人情管理带来的微腐败导致教师之间攀比心理
在学校管理中,特别是乡村学校的管理中,不能以制度管理,往往是人情管理。有关系有背景的,工作量少,甚至可以不教课,这样的反面典型一树立,其他人也就产生了攀比心理,他能这样,我也要这样,于是托人找关系求照顾,就成了风气。
针对以上三个原因,可以采取以下三个对策:
第一,提高教师待遇产生巨大的激励作用
显然,现在的教师待遇,不足以吸引人才,所以现有的教师不是怎么太珍惜岗位,辞职现象并不鲜见。如果提高教师待遇的政策得到很好地落实,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这样教师就会非常珍惜自己的职业和岗位,生怕失去岗位。这种珍惜同时产生向上的动力和内心的自律力。这两种力完全可以改变人的好逸恶劳的天性。
第二,落实教师减负政策,让教师回归主业
教师的职业倦怠,主要来自闲杂事体,没用的闲事杂事太多了,造成了对主业的冲击。连教育部长都说了,要让表哥表叔离开,让教师回归主业。教师减负,就是减掉那些不该由教师承担的额外工作,比如让教师假期巡山巡河之类的荒唐事,无数的没用意义的检查评估验收。把教师从这些无效的多余的额外的负担中解放出来,让教师一心一意抓教学,回归教师的主业。
第三,严格实行制度化管理,消除微腐败。
无论学校大小,都应该实现制度管人,对所有教师一视同仁,公平对待,不能因为有关系,有背景,就特殊对待,可以少劳动甚至不劳动。而那没有关系的,没有背景的,老师肯干的,就能者多劳,让他们疲惫不堪。管理中,一定要努力避免这种破窗效应,才能弘扬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消除职业倦怠,是个很现实也很急迫的课题,值得有关方面去研究去破解,让年富力强的中年老师重拾信心,担当起学校中坚力量的重任。
(文:当代师说;图: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