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读钟杰老师的《治班有道》,越读越有味道,那种味道让我觉得太解气了,道出了无数老师的心声。
有幸在线上听过钟老师的讲座,觉得这个老师智商情商双高,性情中人。自信,优雅,端庄,大气,这是我对她的评价。
一个女人,带着孩子,远赴千里之外,早已是高级教师的她,不愿自己浑浑噩噩的守着现有的荣誉生活,所以毅然决然的选择归零,选择重新启航。
钟老师无疑是有智慧的老师,现在的教育一般都是欣赏教育,鼓励教育,让孩子包围在爱的海洋中,老师总是奢望用爱心,童心唤醒学生的内心。
当然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有用的,但是时代在变化,在以前学生连学都上不起的时候,你对他好,他会感激不尽。现在孩子已经不缺爱了,你即使对他再好,他也未必领情。
老师对他好,他觉得应该,老师就该围着他转。老师牺牲休息时间的陪伴,被学生看做理所当然,如果有一天老师因为有事没有陪伴,学生反倒会觉得老师没有尽职责,他压根就没有想到老师早已到了下班时间。
看钟老师对付顽童,很过瘾,因为她抛开了教育一味提倡的爱心,反而更多的是让学生感同身受,换句话说就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你天天气老师,老师一次两次不理你,等到算总账的时候就不会手下留情了。你天天当着同学的面叫人家外号,结果被人家揍了一顿,找老师评理,老师说活该。
学生因为自己生气,在教室指桑骂槐,在寝室大发雷霆,在餐厅喋喋不休,甚至觉得老师挡他的路推了老师一把。试问这样的学生能指望用爱心和道理教育好么。
所以我很赞同钟老师所说的,为什么不让学生感到我们的感受呢,为什么要惯着他们,为什么不可以疾言厉色。有时候所谓的爱和说教有多苍白。
前两天我主动给班上一个程度很好的学生家长发微信,因为我想知道他最近学习情况,之所以一直担心他,是因为放假之初,他就各种闹情绪不愿意学习,家长管不了。我去家访也未见到其人。我也没有办法,就想着通过家长了解一下情况,开学后也可以针对性辅导。
可是令我失望的是,我的微信消息发不出去,我猜想我被他删除了。我试着打电话,电话被其姐接通了,问我是谁。我没有回答,直接问号码有没有备注,答曰没有。那一刻我明白了,我的号码也被删除了。
我想不明白我怎么得罪他了,在学校因为顾及其内向的性格,从未跟他大声说过话,只有一次把我气狠了,我吵他吵的很厉害,但就是那一次,我知道他恨我。
也就是说,我教来教去,居然给自己教来了一个仇人。即使知道他恨我,我还是当做不知道,可是人心都是肉长的,我也会心寒。
用教育专家的话来说,如果老师想要获得幸福感,就不要管太多,那又不是自己的孩子,可以任你管教。用钟老师的话,可以让学生也感受一下自己所感受到的。
其实我也知道这未必是我的责任,因为我所教的两年也改变不了什么。所以我总是安慰自己,没必要和学生生气。毕竟总带着情绪是不好的,把所有的好脾气留给别人,把所有的坏脾气留给自己的孩子,那有什么幸福可言。
看书学习是为了修炼自己的心态,平和,淡定才能更好的处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