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家庭,每个人处理事情的方式都是不同的……
各种行为背后都是需求,需求没有被满足就容易形成各种情绪……
我们总说可以表达期望,但不要期望的表达,可以表达愤怒,不要愤怒的表达。
那怎么去引导孩子的情绪呢?
先站在孩子的立场去共情孩子的世界,而不是以自己的立场去分析事情的对错;
共情到孩子,引导孩子把心里所有的事说出来,说出他的感受,孩子也得到情绪的缓解;
然后帮孩子识别情绪,梳理事情的逻辑
最后分析整件事情,很多事情本身没有绝对的对与错,所以不要什么事都以对错来解决,当这些都做完的时候,孩子会觉得有人懂他,理解他,他的情绪不用发泄,自然会好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