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不是特别愉悦的一天。
今天的写作课建议找一本书,确认是打动我的书。
带着不甚愉悦的心情,下意识地看床头放着的,皆是实用型书籍。打动我?我有些茫然,该在书房里找哪本,才切实切合“打动”二字。
《人间滋味》跳入我眼睛里,书名打动了我,对书的记忆也随之涌来。是啊,汪曾祺,最爱的作家,他的书,零散地买过,全套的买过,好几个版本的。
爱他什么,爱他那份态度。现代社会生活一直是喧嚣和紧张,从他文字里,我以为我读到了他那份向往宁静、闲适、恬淡的人生;其实,是我向往,才好像有感同身受。
从书柜里抽出《人间滋味》,我心头的滋味,反而淡了。随便翻翻书,酸甜苦辣咸的滋味,不只是垂涎于嘴巴,咽下去的唾液也把这些滋味浮上了心头。
无论翻到哪篇小文,都能看得津津有味。一本书,就像一桌菜,我随便吃哪盘里的,都能吃出来菜给予感觉,都能读出汪曾祺的态度。这文不读完,换一文读,就像随心所欲地在不同的菜盘里夹菜,咋吃都行。
捧着书,坐到电脑前,对照今日份的作业,反而有些懵了,咋写?
精读目录,体会提纲?——“安身之本,必资于食”“肉食者不鄙”“吃喝门道,贵在讲究”“四方食事,明心见性”。
有评价说,汪曾祺的散文没有结构的苦心经营,也不追求题旨的玄奥深奇,平淡朴质,娓娓道来,如话家常。各小文篇名,多是菜品原料,“所用原料本不起眼,但经过一番‘讲究’之后,便成了人间至味。”
如潇洒姐说“生活本身才是最大的那本书,早上醒来后我们就把它翻开。”如果我们只是一个看热闹的普通读者,那么日子过去了年龄增加了,人与事与看到的热闹都只是轻轻的划过去了。我们就浪费了一生的日子。
在微信逐渐被工具化后,朋友圈的展示要么多是工作汇报,要么是发传单。我有一段时间,也基本关闭了微信朋友圈。后有一好友,生活状态时常活跃在朋友圈,我在无聊时,会下意识找出她来,特意翻看她朋友圈的内容,就是想感受她那份认真和有趣。
汪老说:“人活着,就得有点兴致。我不会下棋,不爱打扑克、打麻将,偶尔喝了两本酒,一时兴起,便裁出一张宣纸,随意画两笔。所画多是‘芳春’——对生活的喜悦。 ”
是啊,生活里有很多喜悦。
就像阅读的意义:我们吃过的很多食物,已经记不起吃过什么了,但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了我们的骨头和肉。
就像生活中喜悦、日常点滴,我们已经记不起为什么,但朋友圈里的记录和表达,已经成了一个人的态度,凡事不宜苟且。
和文章无关,又有关的最后:汪曾祺的书,每句话,都得以打动我。我喜欢他委婉而又有弹性的语言、平淡、含蓄节制的叙述,也希望有一天,让真与美、让日常生活、让恬淡雍容、让朴实典雅、让亲切平和、让隐秀古拙、让淳朴和风骨……能出现在我的文字里。
“做菜,必须自己去买买菜,提一菜筐,逛逛菜市,比空着手遛弯要‘好白相’ 。”
写作,必须自己去写写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