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年,我一直再次寻找那抹纯真的微笑。它似乎变得很遥远,也似乎是可遇不可求的一件难事。
纯真的微笑,就如同上学时代,我们学会了一个数学题,或者会使用一句古典诗词时,那种微笑。那微笑里包含着对美好的追求,以及对自我的满意。它是自然流露的,并非夹过多的市侩在里面。
纯真的微笑,也有可能是一次合作,一次思想升华后,它感同身后的笑容,它也是对自己的笃定的自信之微笑。它包含着对事业的不断追求,对人生的不断思索。
后来,我渐渐迷失在了笑与不笑之间,我知道,你们也会同样有这样的一种感受。也许是生活过于忙碌,节奏过于快速,或者说,准确意义我们越来越确实对发现美的能力,对审美的不断缺失。
这个世界上不是没有美,而是失去了发现美的能力。同理,不是没有纯真的微笑,而是不具备发现纯真的美的能力。
我曾一度,失眠过,一度暴躁过。正如王小波先生讲的沉默是大多数。其实没有贬义,而是我停止了思考,停止了什么是真正的美的思考,仅此而已。
一切的发现并总结并表达出来,一定是有前后的逻辑关系的。所有的美好,都需要去寻找并探寻。
行动是学习最好的诠释,这话一点不假。当我第一次看到一位残障人士时,他弱小的身躯下,脸庞却始终透露出一丝善意而有力量的微笑。
在通往酒店中午就餐的路上,会议结束后,人头攒动,他的身影太渺小,以至于会淹没在人群之中。
而当你面对面看着他的时候,你才发现,他在对所有遇见的人,透露出一种微笑。这种微笑,像是我曾经经历过,或者见过的一种微笑。它就是纯真的微笑,没有一点做作,也没有多少的讨好意味,只是对生活,对自己由内而外散发出的一种纯真的微笑。无关乎别人,但却能影响很多人。
我朝他摆摆手,前去打招呼。他愉快的接受了这个反应,我自报家门,他也自报家门。我说,我很喜欢你的微笑,能加个微信吗?有了这次短暂的接触,我有了这位身残志坚的残障朋友王庭德老师的微信。
后来,通过网络,通过报纸了解了他的一些信息,只知道他是位残疾作家,他有艰难的岁月,但他一直都在和命运抗争这些大消息。
其实最打动我的,还是王庭德老师那迷人般纯真的微笑。我在都市里,几乎见不到了,所以我觉得迷人,它是少数,所以它满是芬芳。
后来,他人在安康,我在西安,并没有任何联系。唯一有的,就是我想探寻他那股力量,那种纯真的微笑从何而获取的好奇并想探寻的魔力在里面。
我再想,假以时日,如果我能面对面再见到王庭德老师,我一定不会放过我的好奇,我一定要了解这样一个人,一个残障人士,如果保持纯真般的微笑。
过了两年后,我有幸去安康出差。去安康出差,一定也不轻松,要去各个地方去搞调研,了解残疾人事业的部分现状。
去的第一天,上午在开会间隙,我就给王老师发了一条微信:“你好,我来安康了,晚上能方便见见面不,附带了我在哪等等信息。”手机过了一会来了信息:“最近很忙,再看吧”。
第一天的愿望,没有实现。但到第二天,我还是在早上给王老师发了一条信息:“能不能见见,你的事迹我都了解过,你真的很不容易,我来看看你,好吗,你在什么地方,看你什么时候方便?”回信“没有明确表态,但说了句,好!”我有点心潮澎湃的样子,我会心的回了条信息:“那您方便的时候,告诉我您的位置和时间,我过去!”
晚上来的很快,吃了饭,我和同事在江边散了一大圈步。长江流经的地方,空气湿润,夏日的傍晚还略微有些微冷,我有点忘了这件事情。回到房间,已经是晚上九点多了,才想起王老师,心想这次来安康如果没有见到王老师,会失落的。心中不免有些低沉,毕竟那纯真的微笑对我而言是特别好奇的一件事情,我要知道他如何获取的。
躺在床上,又给王老师发了一条比较长的微信:“后天我就要回去了,明天是最后一天的机会,您无论如何,也让我见见您。在西安只是一面之缘,但您的微笑,特别迷人,它纯真,且有自信。我很好奇,您是如何一步又一步的走到今天,学生我明晚请你吃饭,来看看您,好吗,拜托了!”过了几分钟就收到了王老师的回信:“实在抱歉,这两天一直忙,明天晚上7点你来安康图书馆,我在这!”
太激动了,我在微信里回了一句:“谢谢您,收到,比心。”
第二天中午,我去酒店旁的嘉汇汉唐书店,买了一本史铁生老师的《病隙碎笔》准备去的时候送给王老师。
下午工作一结束,我已经迫不及待的准备去找王老师。
安康城不大,通过高德地图手机导航,我和他的距离也就3公里多一点。下午六点不到,我就开始步行前往安康图书馆。一路上,觉得很有劲,感觉是去现实版的保尔柯察金那学习。难道不是吗?除了激动还是激动。
在路过的水果摊买了一些水果,也就半个多小时的时间,我就连我自己和我的好奇,一块进入了王老师工作的地方,安康图书馆。
看看手机,还有20多分钟才到7点,图书馆的大厅门开着,天挺热,我就进去逛逛。一楼的阅览室里,人还挺多,多数大概是初中生或者是高中生,在做复习题。我在一个角落里,坐下,看着一排排书柜,顿时觉得墙上的标语:知识就是力量很应景,这些小朋友学习很用功,看的出一直是在专注着手中的笔和眼下的书,如无人之境。
快到7点的时候,我给王老师发了微信说“我到了!”他回了微信“是微信定位位置,好,你过来吧!”我回了句:“好,马上!”
从图书馆阅览室出来,又拿出高德地图手机导航,有点汗颜,因为不熟悉这里,导航说只有120米。沿着导航指引的方向,我找到了王老师的宿舍楼。
那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两层筒子楼了,我走到楼前的时候,就看到他,一瘸一拐的从二楼的楼梯往下走。
徐老师你好。我说庭德你好。你别下来了,我几个健步就走到了他的跟前。
他还是那种微笑的和我打招呼,带我走进了他的宿舍。
宿舍摆放很简单,有两排书柜,摆满了图书,旁边是王老师的床,还有一个写字台,上面有个台灯。
我说,确实有点冒昧,但我特别想来见见您,这不,刚好来安康出差。
王老师,蹑手蹑脚的给我倒茶水,又招呼我坐下。
我说您的微笑太迷人,我被电到了。
王老师高兴的笑着,他现在的笑充满了纯真以后的惬意。
聊了不多时间,也就半个小时吧。我理解到的,他那纯真的微笑,简单的说,是来自生活的磨炼,和对命运的不屈,是乐观并自热而然的微笑。
由于身体原因,他很早就没有上学,但他不气馁,一直当旁听生,度过村里的小学,初中。
大山的孩子,特别又是像王老师这样的残障人士,就更难了。行动不便,生活不便,家庭贫困。
他告诉我,他在西安打过很多工。我说,有人欺负你吗?
他说还是好人多。
我说读书到底有什么用。
他说读书让我可以一直勇敢的活下来。
我说我请你吃饭,他说他要请。
我说你要请我吃什么,他说是西餐。
人与人是平等的,特别是在人格上,这一点我很早就明白。
我和王老师打了车,去了他要去的西餐店,点了披萨,喝了饮料,很开心的聊了很多小事。
离开餐厅,他说他要先送我,我说先送你,出租车先到的安康图书馆,他蹑手蹑脚的打开车门,挥挥手,一个弱小的身姿,悄悄的和我拉开了距离。
出租车掉头就走了,王老师或许还在步履蹒跚的往宿舍走去。
那一瞬间,我觉得很多时候,我们走的太快了,或者太顺了。可想想王老师,他很慢,虽然每一步都走的很艰难,但他一直保持着这样纯真的笑容,就已经够我们从小生活在蜜里的孩子们仰视的了。
他有本书叫做《这个世界无需仰视》,正如书名所言,生动而明确的告诉读者,王老师的自信和从容。
其实了解一个想了解的人,最好的办法,就是和他近距离交谈。
从那以后,我觉得卸下一些不必要的慌张,褪去一些能褪去的执念,每个人或许都会自带纯真的微笑,朝着自己想要的生活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