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混乱,群雄并起。魏、蜀、吴三足鼎立,三分天下而治之,这固然得益于天时、时势,然而,更与曹操、刘备、孙权这三位“伯乐”善于识别和任用“千里马”有关。在《三国演义》里,三位主公爱惜人才的事例不胜枚举,其中有的举动让人印象深刻。
曹操三下“求贤令”,求贤若渴,唯才是举,所以他麾下的谋士、武将众多,而且很多都是收降的人才。陈琳效命于袁绍之时,曾写檄文将曹操的祖宗三代骂了个遍。檄文传至许都,曹操惊出一头冷汗,不觉风疾顿愈。后陈琳为曹操所俘,曹操不计前嫌,力排众议将其留在身边坐了秘书。
许攸智谋不为袁绍所用,遂投曹操,至曹营,曹操正解衣歇息,闻听许攸到来,大喜,来不及穿鞋,就光着脚出来迎接,远远地看见许攸,高兴地拍掌欢笑,拉着许攸进到房中,拜倒在地。其爱才之心可见一斑。大宴铜雀台之时,曹操手下人才云集,武将骑射显勇武,文官作文颂功德,何其壮哉!
三国统帅,刘备素以仁德著称。自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那一刻起,关羽和张飞便对刘备忠心耿耿,同生死、共患难。当阳长坂坡,赵云只身赴曹敌万军之中,单骑救主,血染战袍,几欲丧命。后见刘备,将公子刘禅双手交还。玄德接过,将儿子掷之于地,曰:“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刘备的举动虽然让人觉得有几分作秀,但是,作为赵云,面对刘备看重自己甚至过于亲生儿子,焉能不对刘备肝脑涂地,誓死效忠?
刘备爱徐庶之才,曹操亦爱。这场人才之争最后以曹操得其人、刘备得其心而收场。刘备送别徐庶之时,泪如雨下,送了一程又一程。徐庶纵马远离,刘备仍凝目而望,目光被一树林隔断,竟气恼得想砍伐这片林木。心诚所致,徐庶折马而回,向刘备推荐了诸葛卧龙,才有了后面三顾茅庐的佳话。
为得到诸葛孔明这一旷世英才,刘备三次前往隆中拜访,事件一波三折,其诚可嘉,其心可鉴,最后终于打动了诸葛亮为其效力。玄德待孔明如师,食则同桌,寝则同席;士为知己者死,诸葛亮也用一生的智谋和忠心回报了刘备的知遇之恩。
在魏、蜀、吴三国中,东吴的人才储备是最充裕的,团队建设也做得最好,这与主公孙权的爱才是分不开的。部将凌统早死,其子尚幼,孙权便将其幼子领入宫中抚养,爱如己子。吕蒙患病,孙权将其安置在内殿就近治疗,不惜重金悬赏以求名医名药。其间孙权常来探视,又恐吕蒙伤神劳累,乃在墙壁上穿一小洞,随时看望。有次,周泰由前线回来,孙权亲自为周泰行酒,命周泰解开衣服。孙权亲手指点泰身上斑斑伤痕,询问其来由。周泰一一述说完毕,孙权流着眼泪说:“周将军,你为我孙氏兄弟出征死战,不惜生命。我怎能不把您作为骨肉之亲,授您以兵马之权呢?我要与您休戚与共。”周泰感恩戴德,诸将亦无不心悦诚服。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伯乐善于发现千里马,努力将千里马安排在合适的位置,为其创设一片驰骋的天地;千里马得遇知己,眼前草原千里,天高云阔,它焉能不仰天长嘶,纵情驰骋,倾其一生的才干和豪情来回报那信任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