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是做一些类似销售内勤的工作,但现在需要考虑到兼顾孩子上学,和学生时间完全吻合的工作,那便是孩子去幼儿园上学,我去上班。好在我是学教育学专业的,专业对口,趁孩子上学前把教师资格证考下来了,看能不能去幼儿园上班,那就碰碰运气吧!
孩子上学后,我骑车在家附近的幼儿园挨家询问,是否在招聘。方法虽然比较笨,但是效果还可以。我虽然没有幼儿园工作经验,但是有全职带娃三年的经验,最后找到一个一个月1800的工作,是滴,2018年在省会城市找到了这么低的工资的工作。没有挑挑拣拣的资本,那就只能踏踏实实沉淀一下吧!
上班前,我做足了心理准备,多年不上班可能不适应,硬着头皮也一定要坚持让自己走出去一条路。
真正上班后,依然让我大吃一惊。早上七点半上班,下午六点下班,中午还要看午休,学生一日三餐吃饭要洗碗,还要每天三次上下楼梯端饭,饭后要帮学生抬床。
平时还要代课,抽空还要班级做环创。几乎是从上班忙到下班。原本以为中午看午休可以适当休息下,但实际上并不是那样,中午总会有孩子不睡觉估计打扰别人午休,导致整个宿舍都乱糟糟的,于是楼道里常有被惩罚的小孩,看着那些楼道里的孩子,我的心里五味杂陈。孩子可怜,老师也好可怜,时刻在崩溃边缘,轻不得重不得。这份工作刷新了我的认知。竟然会有人顶着如此大的情绪与身体的双重压力,拿着这么少的钱,干着这么辛苦的活。那时候主班老师几乎大部分时间都不在教室,大部分工作都由我和另外一个老师负责,二十多个孩子,吃喝拉撒睡。我终归是高估了我的承受能力了。一周后,我提交了辞职信。
后来我分析了一下,是不是所有的幼儿园老师都是这样的,时刻都紧紧的绷着一根弦,答案是:不是的。午休前,每天需要抬床,是因为幼儿园基础设施一般,学习和睡觉的地方没有明确分区,地方小,学习的时候只能把床叠放起来,腾出位置给孩子们学习。如果是幼儿园空间大一些,专区专用,那每天这个搬床的体力活就不存在了。
再说下每天多次上下四楼从厨房端三餐的饭。给孩子们盛饭洗碗,这个应该属于生活老师的范畴,原本幼儿园标准的配置应该是两教一保,也就是两个教师,一个生活老师。而这个幼儿园估计不招收生活老师,反正老师用人成本低,那就干脆每个班招三个老师,这样这三个人啥都可以干,万一有个人走了,也暂时不影响接下来的工作。算盘确实打的很好,就是有点把人不太当人。如果幼儿园能专人专用,有个专门负责生活的老师,那应该也会少了不少体力活。老师应该也会幸福很多,孩子们的生活应该也会更舒心吧!
后来,我实在是想不到能双休离家近,和孩子时间吻合,能兼顾孩子的工作还有哪些。然后我又去了一家新的幼儿园,有了上次的教训,能少踩了很多雷。有幸在家更近的地方,有家中高端幼儿园在急聘老师,我就又顺利再就业了。
因为了解幼儿园大致的一日流程,之前学过几年美术,动手能力比较强,所以很快带课就上手了。幼儿园需要在放学后,在家长群汇报一日成果,需要编辑语言,因为文笔还可以,经常在开会的时候受到表扬,作为范本。后来幼儿园为了扩大影响,要求老师发朋友圈宣传幼儿园的形象,然后我经常会发一些文案,同事们也都经常用我的文案转发,甚至我孩子幼儿园的老师,也偶尔会用我的文案发朋友圈。这些事情久了以后,我的工作终于算是理顺了。
后来工作半年后,疫情爆发,幼儿园也要线上课。那时候经常需要老师录制一些唱歌,跳舞的视频供孩子们学习,这个是我一大短板,只是以前没有那么明显,就连我自己也忽略掉了。
以前在正常上课期间,我和我搭档的特长是互补的,我擅长动手,写文字,搭档擅长唱歌跳舞讲故事,我们合理分工,相安无事。
这次疫情也让我明白,幼儿园我是呆不下去了,短板明显,发展局限性很强,我需要走一条新的路了。后来带完两个学期的课程后,我正式离职了。再后来我又自学考了多个学科的教师资格证,作为敲门砖,为自己的职业生涯保驾护航。
那时候,我有些信命了。我有了四个学科的教资,并且是一路绿灯,考试全是一次过的。我想可能我本就应该走这条路吧!以前我最讨厌的就是去做老师,觉得有种像是笼中鸟终于离开笼子,又主动自投罗网的悲哀感。然后就明白了,生活给你指了一条路,那你就大大方方的往前走。后来如愿以偿,我去了新的学校,开始接触了新的学科,开始了一段新的探索路。
至此我的来时路的风景都已经描写完毕了,以后的风景就等以后再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