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注重生活品质的“名媛”,平时最热衷的事情之一,就是在朋友圈晒各种健康美食,比如水煮鸡胸肉、拌蔬菜沙拉。
但是!回家后,迎接你们的是油腻腻的肉食和各种煎炸炒菜,超级不营养不健康,然而爸妈掌握着烹饪大权,你毫无反抗之力......
这可咋办呢?今天小编就教大家正确的炒菜姿势,告诉你怎么做一桌营养有品质的饭菜,随手就能发朋友圈,还自带滤镜效果!
按照国际惯例,上干货之前,我们要先讲讲原理。
稍微接触过烹饪的小伙伴都知道,做菜的方法有很多,蒸、煮、煎、炸、炒等等。
这些做菜方法,除了能够让食物拥有不同的风味之外,其健康程度和营养损失的程度,也是有很大区别的。
比如蒸、煮会使水溶性维生素如维B、维C溶于水中,烟熏会直接破坏食物中的维生素,特别是维C。而烧烤,甚至会产生致癌物苯并芘。
那具体不同的做菜方法,营养损失有什么区别呢?
依照惯例,直接总结成了一张图:
这样吃下去的食物,简直就等于白吃!对于食材来说,没有发挥出自己对于人体的作用,心里也是千百般的委屈呢!
相对来说,蒸、煮、炖、煨、卤是营养损失最少的烹饪方式,而且这样做出来的食物,其中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大部分只是溶解到了汤汁中,我们可以连汤汁一起喝掉,就可以最大程度得避免营养损失了~
这里的干货比较多,赶紧搬好小板凳,咱们这就开讲!
1. 先洗后切,现切现炒
平时大家为了图方便,可能会先切了再洗,切好了又要等好久才开始炒,但这样容易使水溶性维生素(如维C、维B)溶解在水中,哗啦啦冲掉了,剩给人体吸收的少之又少。
2. 旺火急炒
你们知道吗?猪肉切成丝,用旺火急炒,维生素B1只损失13%,而切成块用慢火炖,维生素损失高达65%。
所以,咱们要采用旺火急炒,尽可能缩短烹饪的时间,当然前提是要炒熟哈。
3. 适量放醋
烹调蔬菜时适当加点醋,可以减少维生素的损失,因为维生素在碱性环境中容易被破坏,而在酸性环境中则比较稳定。
烹调动物性食物时,醋还能使原料中的钙溶解得多一些,从而促进钙的吸收。
4. 上浆挂糊
上浆挂糊是什么意思?这就好比给食材穿上了一层衣服。
这些“衣服”的原料一般是淀粉或鸡蛋,它们都是食材的保护膜,可以避免食材中的水分、维生素流失,其中的蛋白质和维生素也不容易因为高温而变性、遭破坏。
5. 勾芡
菜快熟的时候,将调好的芡汁(原料为淀粉)淋入锅中,能够使汤料混合为一体,我们就能把浸出在汤汁里的一些营养成分连同食物一起摄入,避免损失。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青菜、红烧、干烧、干煸类菜肴,汤汁本来就比较浓稠,不需要再勾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