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正常人每天排便时长大约
5分钟。一个人假设活到75岁,那么
5X365X75 + 75/4X5
=
136968.75 min
≈
95day
95天不吃不喝不拉不撒不睡,再加上小便、便秘、排队的时间。这样一来,四舍五入就是一年了。
整整一年的光阴的排便,只引起了大家的不适而已。
明明顺畅的拉屎带来的愉悦感,未必比高潮的快乐少。
明明拉屎是生命必须承受的重量,是民之根本,是国之大计。
可是多数人提到拉屎,还是会皱眉。
今天,本天使要托物言志,为拉屎找点尊严!
高效学习,从拉屎开始
小时候没有手机,蹲厕所都是在看报纸。
出于便携性和不心疼的特点,报纸成为厕所必备。
那时法制报是我们全家的最爱,但其中的娱乐的版面,才是最佳的如厕读物。如果看到精彩的长文八卦,常常蹲到腿麻而不自知。
那是沉浸在气味和八卦的私密空间。如今回想起来那份法制文报,总是有一股氨气的味道。
如果没有报纸的话,连洁厕灵的成分我也能翻来覆去地看。再不济就只有看厕所的地板砖了,用不同的划分方式可以得到不同的形状。
虽然因为板砖有限而拉屎时间无限,很快我就发现排列组合的局限性,于是便又觉得无趣了。
但不能否认的是,那段全心全意专心致志的拉屎时光,给我的酸碱/几何/组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如果读书也是在厕所念,说不定早已考上清华。
在厕所无所事事的时光里,我从未思考过人生和隔壁的小男孩,也许就从那时起,我就和爱情与哲学越走越远。
人生不能忍:喷嚏贫穷和拉屎
Luckily,天然形成的早起拉屎的习惯,倒是让我感受到少有的自律,也为我带来甜蜜的烦恼。
在很多身不由己的时刻,想拉却不能拉实在是一件让我很困扰的事。比如赶车时,比如坐车时,比如没有厕所时…
即使下一秒地球就要爆炸,也不得不立刻脱下裤腰带蹲下!
没有经历过狼狈的憋屎生涯,不足以谈人生。
为此还曾经羡慕过每天晚上十二点在厕所蹲半个小时的室友。虽然她蹲这么久不符合我高效拉屎的自我要求,但起码能有自由的拉屎时间。
如果一个人连拉屎都不自由了,
那么他将会备受折磨。
厕所是成年人的子宫
像是天台和写字楼的隔间一样,厕所里总是会有崩溃大哭的成年人。
不管是在厕所抽烟思绪神游,还是静静发呆啥也不想,以自身为参照物,那么整个世界已经被你隔绝在隔间之外,远离宇宙。
任何烦人的事情,都会随着抽水的声音流入地下道里。厕所能给予你的空间,像是母亲温暖的怀抱。
成年人生活的不易,借由拉屎,终于在厕所寻得短暂的避难所。无人打扰,万事皆可逃。
独立人格,从拉屎开始
拉屎真没可类比的活动。
这本身是一件极其私密的事情。不管一个人和你多么亲近,即使性爱会让两个人合二为一,然而拉屎这件事,对方无论如何都是没法参与的。
就算是生孩子,也是有爸爸鼓励和负责。而拉屎,从始至终,该负责的,能负责,也只有你自己罢了。
总不能拉屎时,一个人在旁边给你打气:“加油!用力啊!快出来啦!”
从不再需要妈妈carry你拉屎拉尿开始,你便是一个独立的人了。
这是第一步
。
这样的生存技能将作为人类基本尊严,持续到你又再一次需要儿子来carry你拉屎拉尿的时候。
至于男生不太理解的,女生手拉手上厕所。
当女生开始自己上厕所时,她就变成了一个可以自己吃饭,能够接受约屎被拒的失望的人。她不再需要用朋友的陪伴,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这是独立的第二步。
而第三步,是一个人愿意接受别人的屎尿,并不觉得恶心的时候。就和你冲水前回头看一样(我知道你会这样做)。
他不再单纯地香臭而判定一件事。他不再以为世界非黑即白。人无完人,再光鲜亮丽的人,都是要拉屎的。即使是神,也是龌龊的。愿意接受粑粑,是一份推己及人的包容思想。
而另一点是:接受屎尿,便是接受死亡。
从食物的死亡开始,到周遭到自身的死亡,对自然过程的接受,以平常坦然的心态,笑看风云。
原来拉屎是世界上最无聊的事
然而悲伤的是,后来有了手机,除了在考试的早上我可能会看小抄,陪伴我度过漫漫拉屎时光的,便是手机了。
甚至于拉到忘情时,把手机掉坑里了。
捡or不捡,this is a question.
现在的话,如果没有手机,拉屎时会不知道做什么。
这份无聊和寂寞其实存在于生活里的各个场合,然而因为厕所不足一平方的空间而放大了这份无聊。
眼睛的视线无法聚焦在任何一个位置,没有任何人可以与之交谈,不管是宇宙星辰还是茶米油盐,如果有人能够打交道的话,在一定程度上或许可以缓解没有手机的空虚。
这才发现,原来生命中必不可少的拉屎,
曾经让我十分满足和开心的拉屎,
原来是一件这么无聊的事。
而在不能拉或者是没得拉的时候,
又是如此难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