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看到梁翠萍的觉察日记,自己感触比较多,这也是我常干的事情,所以我回复
@梁翠萍8w7深圳 要证明自己重要,要特别精进,要特别使劲,我也这样,有时做不到自然而然的举重若轻,这是8的模式吗?
@梁翠萍8w7深圳 8号的寻求重要性与无价值感的差别在哪?@陈浪-东方九型
随后,看到梁翠萍给我发的萨古鲁的文章,看到“萨古鲁”几个字后,我就忍不住冲动要告诉她,我认可萨古鲁,我有一段时间天天练习他倡导的瑜伽(连续坚持了50多天),而根本不管这篇文章里面写的是什么内容,这是我内在的无价值感,而外在求表现,求重要性;那刻感到呼吸加重,有点小兴奋,有点紧张,我看到了自己想表现的欲望,我安定下来静静的看了几遍这篇文章,看完这篇文章,我才知道这篇文章当下是讲梁翠萍的,也是说我的,挺应景的。修行不是为了与众不同,而是与万物合一,就活在当下,该干嘛干嘛。
自己也曾经常证明自己重要或得到自己想要的而特别的想精进或特别使力,比如说回头看自己的曾经的经历,自己总是觉得压抑、孤独、无力,又不甘心,不知道为何,当然内心是倔强的、强硬的,当我接触到九型后,发现自己是8号,8号本来是在人群中非常鲜明有个性的,但是我表现出来的真的没有一点点8的能量,我怎么表现出来就成这样一个唯唯诺诺式、毫无生机的人呢。
为了改变自己,3月的九型一阶后,有一段时间,自己大部分时间来研究自己,包括开始学瑜伽,走到哪练到哪,我记得我在深圳机场的大厅就做练几次;包括看各种第四道的书籍《自我观察》,不同版本的九型书,李尔纳老师的书,参加网上的每天晚上8点开始的李尔纳书籍的读书会;包括一有共修我肯定去,所有相关的课(瑜伽、九型课、葛吉夫的课、李尔纳的课)我肯定去上;那段时间一个月大部分时间在上课共修,同修见我就问怎么哪哪都有你?
葛吉夫的舞蹈课上,DP老师说我太使劲了。
上李尔纳老师的课时,我跟陈老师说:我打算花6个月的时间,把自己给转变过来。陈老师告诉我2年时间穿越震惊点都是比较快的,那我就定2年吧,用2年的时间活出自己来。
我看到我太在意‘活出自己’这个结果,我是太想把我自己活出我自己心中渴望的生命力来,我太否定我曾经的经历,我太不认可自己曾经的价值,我太不满意自己生命状态,所以要那么的‘使劲’去活出‘真实的自己’来。但‘真实的自己’是什么样?头脑中我似乎知道又不知道。
昨晚重看埃克哈特·托利的《当下的禅修》,讲到进入当下的几步:1、感知周围环境,听、看、感;2、感激欣赏事物的原貌。(带来良知,类似于小孩看到新鲜事物,发出:“哇,是这样的呀!”)3、保持警觉的觉知。4、保持感官觉知,情绪,念头,能量场(体会存在感、在、空阔的觉知)。非常有感触,进入当下是件自然的事情,回忆过去是发生在当下,担忧未来是发生在当下,只是这是ego把我们拉进念头中,拉进了故事中,我们不认可故事时,念头间的空隙就是当下,即可全然体验当下。体验当下的感觉很舒爽。当下没有价值感,也没有重要性,只有眼前的一切在一起,以及自己体内的生命力。
最后重新体会一下陈老师的留言:@陈云华 8北京 从外在找重要性(盖子)就是为了对抗(盖住)自己内在的无价值感,这就是所谓的练外功的模式,真正原因是逃避面对自己的伤痛,练内功(去到整合的方向)就意味着以临在为基础,面对和接纳那个不堪的自己(内在小孩),面对和接纳自己的无价值感和伤痛,释放和表达自己压抑的情绪,这样就能触底反弹。
这个过程不是强化人格阳光面的努力证明自己(标志是自我评判),也不是掉到内在小孩的任性和反叛(标志是自我放纵,是人格层面努力后的反弹),而是以临在为基础的自我觉察(沒有评判)和情绪表达(没有对抗),这样转化会自然发生。
感恩陈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