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就是这样被一代代人辜负的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老家一位九十多岁的老太太去世了,儿孙满堂,寿终正寝,本该算是喜丧,也无太多的悲痛了。可是,了解内情后,很多人为老太太的去世,流下了泪,不是伤心的泪,是替老太太感到不平,不甘的泪。

老太太膝下有八个亲生子女,四个儿子,四个女儿。仅子女配偶一起算,不算孙辈,也都十六个。而老太太在半个月前偏瘫,不能说话,但一餐能吃一碗流食。开始几天,儿孙子女都围着转,后来,子女都相互推搪,借口没时间喂食,没法给老太太换成人止尿裤而把老太太送入老人院。

据说当老太太知道要把她送老人院时,眼角边就不停地流泪,不愿意去了。但她的子女骗她说送去医院,医好再回家,结果是,送入老人院的第三天,老人走了。更可恶的是,这三天当中,她含辛茹苦养大的子女儿孙,没有一个人去看望她,更没有一个亲人在身边陪她最后一程,她就这样孤孤独独地含恨而终。

农村老人常说一句话:宁可生前无房,不可死后无祠堂。特别说明一下,祠堂就是农村专供老人归仙时做法事的厅堂,而祠堂虽是这用途,但是,在外断气的,是不能送进祠堂的。所以,一般在医院就医的老人在医生断定不行的时候,就打着氧气回祠堂,氧气打完老人就自然走了。

而这位老太太是不能送回祠堂的,就直接在外简单告别了。老太太走了,愿她在另一个世界安息吧。但老太太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含恨而去的老人,时代的悲哀,社会的问题,却在这看似简单的事件中突显出来。

孩子还小的时候,父母倾心倾力地照顾,唯恐不周。当孩子大了,父母也老了,但为人子女者,却又有几个人能恪尽孝道,善待体弱多病的父母呢。“老人院”以前只存在于大城市,现在,农村地方的乡镇也无处不在了。

有求才有供,花点儿钱就把照顾父母的责任丢给老人院,新世纪的人,对此已乐此不疲了,亲情,在当今社会,已被金钱买断了。其实,老人的心理很简单,晚年时,儿孙绕膝,享受天伦之乐,而不是像子女想的那样,在老人院里休闲地看看电视,打打牌,跳跳舞。

想想自己三四岁的时候,拉着父母的衣角,哭着不肯去幼儿园的情景吧。其实,有儿孙的老人都不愿意去老人院,但父母爱子女是本能,爱到自己不能再爱的那一天,更不会用拉衣角流眼泪等行为来羁绊子女离开的脚步。

曾经有人亲口对我说过:“如果你能做到,爱父母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那你就是真正的孝顺女了。”我很惭愧,我自问做不到,前段时间,当我的两个孩子同时感冒,母亲又病的时 候,我爱的天秤还是倾向了我的孩子。我着急地带着孩子寻找好的医生,而母亲却交给其他亲人去照顾,我只是照顾好孩子之后,偶尔去医院探望,为此,我很内疚。

心,也在这时,一下子明白了很多,亲情的爱,就是一代代地被辜负,我没忘记,当年,父母也如我爱孩子一样爱过我。我敢说,我绝对是爱我的父母,可当对父母与孩子的爱起冲突时,我不想自欺欺人,我承认,我还是偏向我的孩子,我不是一个孝顺的女儿,我应该受到世人谴责的。

岁月长河里,都说亲情是永恒的,但亲情,就这样在不知不觉间,被世人辜负了,一代辜负一代,我们辜负父母,孩子辜负我们,所谓的亲情,所谓的爱,就是这样,被一代代人辜负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黑压压的云布满这天空 昏沉沉的头颅绽不开一丝笑容 闷闭的大地 让人几乎无法呼吸 仰望无边无际墨色的云 它在不停翻滚...
    北疆牧者阅读 3,342评论 1 5
  • 雄鸡打鸣一更行, 马蹄声声入耳倾。 三更开灯梦惊醒, 梦醒恍惚车笛鸣。 穿越千年古代游, 如今睁眼现代妞。 推窗探...
    粉色的桃林阅读 3,192评论 23 44
  • 今天又很晚才打卡啦…… 今天开始整理自己的电脑,一个是整理了桌面唯一的一个文件夹,里面是用来装常用的一些文件的,把...
    新奇小姐阅读 1,072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