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爽在舞台上表演时,频频笑场,章子怡犀利评价:没有信念感。
说实话,我一直不理解“信念感”的含义,直到看这部戏才明白:信,以为真,这是信念感。
网剧《隐秘的角落》改编自紫金陈的原著《坏小孩》,豆瓣评分8.9,63.5万人参与评分(2020年7月12日的数据)。
整个故事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三个小孩看到一个人在犯罪。
剧中,每一个演员都表现出深刻的信念感,让观众相信,这就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里的人全都是真的。
01 真实世界
电视剧好像总是与真实世界隔着一条巨大的鸿沟。
一般电视剧是靠角色的大量台词推进的,剧情内容是什么,听台词,经常一听便知,浅显、寡淡,像流水账。但在这部剧里,你可以发现,很多内容被藏了起来,就像剧名“隐秘的角落”,那些情绪、言语被隐忍、压抑下去,就像真实世界中的我们,立体、复杂,有时自己都看不真切。
镜子前的自我审视,旁人不易察觉的表情变化,环境气氛,音乐渲染……那些细小的、隐秘的,都成为了推进《隐秘的角落》剧情向前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剧里他们不是秦昊、荣梓杉、史彭元、王圣迪、张颂文、王景春、芦芳生、刘琳、李梦……而是张东升、朱朝阳、严良、普普、朱永平、老陈、叶军、周春红、王瑶……
导演辛爽说“跟我合作的人,首先我要确保他是个艺术家,致力于做一个艺术品。”甚至连小演员,他给出的标准都是,尽量找天才。
一群够用心、够专业、够天才的演员、音乐人、制片人、导演……聚在一起,做出了一部值得无数人反复推敲的剧。
演员相信这个故事真实发生,相信人物真实存在。信,以为真。他们把角色演活了,演真了。情绪有层次、反应有过程,表情动作有伪装,也有真情。
观众信以为真,看到了自己和身边人的影子,看到了真实生活的样子,由此产生强烈的共情。
众多艺术家参与其中,使得影片包涵的寓意指数级增加,非常多的细节值得人们反复推敲。
不同的故事结局,也许你看到了,但你可以选择不相信。
不断传播,乐此不疲。
02 共同记忆
那个年代的真实生活就是这样的吧。
父辈打牌时,谈论孩子成绩的羡慕和骄傲;
生活拮据,依然被离异的母亲逼着,每天灌一杯热牛奶的被动习惯;
“学习最重要”的教育理念和“同学是未来的人脉资源”的父辈观念,太耳熟了;
吃鱼补脑,喝牛奶长高是“信仰”,
墙上刻着见证孩子生长尺寸的印记;
穿凉鞋配肉色短丝袜的当年时尚,
风情万种的大波浪,
乱七八糟卖各种小玩意儿的杂货店,
一暑假都喝不腻的汽水,
有钱人家才用得起的手机;
木头房门嘎吱嘎吱,
房门外的串珠门帘荡来摆去,
街坊邻居家传来收音机里咿咿呀呀的唱戏声;
破旧的少年宫因为一起命案特意装上防护栏,
课上打鼾的声音总在下课铃声响起时戛然而止,
奔跑着的少年好像永远不会累……
酷热、暴晒,
街头、巷尾,
海边、热浪,
小卖部、小吃店,
牛腩粉、馄饨、汽水,
奔跑、笑声、汗水……
这是无数人关于暑假的共同记忆。
受当下许多滤镜厚重的电视剧影响,我们有时甚至误以为自己粗糙的,甚至有些捉襟见肘的生活上不了台面,但是当《隐秘》将它们搬上荧幕之后,这部愿意直面生活本色的剧,那些细碎的真实,让我们产生了更加强烈的共鸣。
能够细细列举的内容终究是有限的。
如果我们不看片尾的工作人员名单,我们不会知道原来还有这么多人为这部片子做出了各自的努力。
03 生命力
关于《隐秘》的讨论在继续,这部剧的内容因为观众的思考解读,在不断扩充。就像导演自己说的那样,他只是雕刻出一个木头,是观众们将它点化了,赋予了更多的含义。这才是一个作品最让人激动和兴奋的完整。其实大家是一块儿给它的生命力。剧里的有意为之或无意之举,都成了观众们挖掘隐秘的各种切入口。
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相信,一千个观众眼中也有一千个《隐秘》。
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关注同一部剧,不断思考、讨论。它将不再只是一部普通的悬疑犯罪电视剧,而是一个有特殊纪念意义的关于时间的标志,成为除了“疫情”、“科比”……以外,我们对2020年共同的印象。
参考资料
电视剧《隐秘的角落》
作者「盐大虾」 争做一枚有才华有温度的女子。
公众号「盐大虾虾」品好书好剧好人生,做积极向上三好学生。
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