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清晨,经过10个多小时的旅程,来到了上海,开启今年的上海之旅。
在女儿的安排下,上海之旅的首站是去位于青浦区的朱家角古镇。
我和老伴从上海火车南站出站后与女儿在地铁站会合,先后乘坐15号线、2号线和17号线地铁来到位于上海境内最大的天然湖泊淀山湖附近的江南古镇之一的朱家角镇。
据说,在江南的水乡古镇中,朱家角的曝光率很高,它是上海行政区内知名度最高的古镇。从古建筑群的规模上来看,朱家角不逊于任何一座著名的水乡古镇,哪怕就是走马观花式的匆匆游览也得要花上大半天的时间。
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进入景区现在检测和验证很严格。进入景区时,所有游客都得获取“申码”,这是上海市为获取游客准确作息而单独设置的,应该相当于健康码,但可能比健康码掌握的信息更多更全面。
由于我们一行是自由游,而且都是第一次来到此古镇,游览景点时,只能按照景区导游图按图索骥,一个一个景点打卡。进入景区不需要购买门票,但景区内的一些景点必须购票才能游览。
尽管我们今天购买是新水乡仿古游的门票套票,一共包含八个景点:课植园、圆津禅院、城隍庙、大清邮局、扎西达娲藏文化体验馆、朱家角人文艺术馆、上海手工艺术朱家角展示馆、上海市鹤龙美术馆,但由于时间关系,也只选择性地参观了几个景点,如课植园、扎西达娲藏文化体验馆、大清邮局、上海手工艺术朱家角展示馆等。
于我而言,最感兴趣的首选当然是大清邮局。我曾是学邮政的,尽管一直没有直接从事邮政工作,但对邮政、邮局、邮票还是有特殊的情感。
朱家角的大清邮局坐落在古镇西街35号,始建于清朝同治年间(1862-1875)是清代上海十三家主要的通邮站之一,经历了民营的信局-外国邮局-文报局-海关邮政-大清邮局等不同阶段。实验室是目前华东地区唯一留存的清朝邮局遗址,也是近代中国历史的缩影。
大清邮局是个两层的砖木结构楼房。目前主要功能是遗址展览,通过文字和图片加实物的形式,展现了包括新中国正式成立以前,我邮政通信的起源和发展,从古代的烽火台,到后来的鸿雁传书,演绎了邮政发展的。
对我来说,参观大清邮局,等于又重温了一遍中国邮政通信发展的历史,也深深感到自古以来,无论是朝廷的帝王将相,还是普通百姓对通信的重视,以及通信对社会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尽管在二十多年前,我就去过“因水而生,因水而美,因水而兴”和享有“水城”美誉的意大利威尼斯,也在十多年前就去过离朱家角不远,同在淀山湖附近的江南水乡古镇周庄,也许是时过境迁吧,我现在更喜欢今天所看到的既充满现代气息,又古色古香的朱家角古镇。
半天多时间走马观花式的游览,我可能只看到表面现象:连片的古建筑群、古老的街市、到处游船、古码头、古石拱桥,甚至古老的传统文化遗迹,等等。在古镇周旋了半天,总是回避不了狭窄的石板街巷,矮小拥挤的民房和店铺,还有就是石拱桥,几乎是睁眼可见,闭眼也摸得着。
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在游玩的过程中,感觉这里的人待客很真诚,不象国内某些景区唯钱是图,他们也是在经营做生意,但不是开口就是钱,很重视服务,重视礼貌待客。因为我今天是拖着行李箱去游览的,每到一个景点,我都可以很放心地把行李箱交给守在景点门口的工作人员免费保管,而且个个态度非常好。
在上海手工艺朱家角展示馆参观时已时近正午时分,也许是浏览时间久了,我们一家有点累了,就在展厅提供的沙发上打个盹。因负责接待展示馆接待工作的一个大姐有事要离开一下,但她不放心我们的行李箱,她主动把我的行李箱拿到展厅里面来,还一再表示歉意,打扰我们休息了,弄得我信怪不好意思,连声致谢。
游览上海第一天,朱家角古镇的美景给我留下美好的印象,而朱家角人的热情和真诚,更让我感动。但愿接下来的几天,每天都有这样的好运,让我度过一个愉快的上海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