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群居动物,没有人能离开群体而独居于世。有人的地方就会热闹,就会有集市,有活动,就会从一个村落发展成一个城市。
最近很火的美剧《十三个原因》,在致死的十三个原因中,很大程度是因为女主极度渴望社交而导致的悲惨遭遇。人们从社交关系里得到认同、安全感和自我满足感。放眼社会,很多成功人士都有良好的社交关系。
李笑来曾说:良好的社交关系,共同进步的伙伴都会让你把大量的时间用在进步。而恶化的社会关系,会让你心情低落。
所以社交除了让你心态良好,高质量的社交还能让你进步。知识一部分来源于书籍、网络,一部分也来于与他人的交谈中。
前阵子,有个学姐考研失误了。因为自己闷头复习,没有报班,也没有和别人交流。复习方向错了,考试水平大大下降,没有去心仪的学校。这便是不社交的害处。
社交是人类不能缺少的,而独处也是不能缺少的。
我喜爱的博主竹子曾经在微博上写过关于独处的一段话:
无法表达我对独处的喜爱,我爱社交,可社交在我看来是能量输出,或者通过交换的方式得到灵感和快乐。可独处是输入,好比沙漏,能细腻的一层层让自己的情绪落下来,每落一层就感觉能量经过一个外部循环又沉下来,沉到我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人的位置上。在这个位置上我可以去旅行,或者只是观察午后树叶上的光,或者自己去博物馆呆上一会儿,就算是午夜静静地看一本深奥的历史书也好。我是属于我自己的,那些独处时脑子里长出来的新芽,以及独处时做过的不想分享的事情,都成为小秘密放在心底。我觉得人是需要小秘密的,有小秘密的人生比较有趣。
社交的时间是共享的,我们从中得到能量;独处的时间是私人的,我们从中能得到心灵的力量和生活的乐趣。
社交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交际能力,而在独处时,能否自娱自乐,玩得不亦乐乎,更能看出一个人对自己的了解和对生活的把控能力。
有人说: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但是独处不代表孤单,很多时候,独处反而让自己内心充满力量,很多令人深刻的思想都是独处时想出来的。而孤独往往是在与他人社交,未得到别人的关注或是回应时,产生的。正如它的下半句:狂欢是一群人的孤独。
作为人类,急于表现很正常。但更多时候,我们也应该给自己一些时间,静静去听自己的内心。我们想过什么样的生活?我们有着什么样的三观?我们内心真正渴望的是什么?大家所推崇的,真的是我们想要的吗?不要让自己的声音被埋没。
在这个被标签化的时代,社交达人也成为一个标签,对于独处却没有所谓的标签。仿佛参加很多聚会,有很多朋友,跟谁都能相处融洽就是棒的,而自己待着就是不好的。
我认为,能量守恒是正解。高中化学题有一道题是配方程,填系数来让两边等式成立,就充分认证有输入就要有输出,不能达到过饱和状态。有张有弛方为上策。
社交和独处各有千秋,没有芝麻与西瓜的区别,而是成双成对的东西。我们无法因沉迷于一样而抛弃另一样,唯有一样的生活是残缺的。
不做隐世的高人,也不做浪迹红尘的浪子,就做一个凡夫俗子,给朋友倾诉交流的时间,给自己坦白放松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