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生活中许多人的节奏都是一样。他们吃饭,做着重复的工作,休息睡觉。但你还是无法从中找到两个一模一样的人。
这主要得益于每一个人的人生背景的不同和所取得的经验的不同,背后所塑造的自我也就不同。
这在心理学上叫做自我图式。自我图式说的是一个人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对自己的概括性的认识。
把人脑比作一部计算机,那么自我图式它就是安在人脑内部的一个程序。
自我图式是一个名字叫自我的小程序,每当遇到和自我相关的信息时,这个程序就会自动启动,帮助我们自动化的去处理这些信息。
自我图式一旦形成,就会无时不刻都在影响着你的想法、你的行为,甚至你的人生。
自我图式有三个重要的特点,快速、选择和稳定。
第一个叫快速。
在这个复杂信息多变的社会中,各种各样的选择层出不穷今天吃什么,明天去哪儿玩。当你遇到这些这样的问题的时候,自我图式能够帮助我们快速地去处理信息,来节省认知资源。
第二个叫选择。
什么叫选择呢?
人们对外界的信息进行加工的时候会进行选择。
对于那些与自我图式一致的信息,会更加容易被注意,也更容易回忆起来。
比方说一个不善于社交的人,他会更加注意到聚会中其他人冷淡的态度,更快速的将它解读为这是对自己的不欢迎。
而在他回忆起过去的聚会的时候,也更容易记起那个人可能在吃饭的时候撇了我一眼,很不友善。感到我是不受欢迎的这样的画面。
于是反过来,这样的聚会就进一步变成了他对于自己不善社交。
从而加深了自我图式的程度。
第三个叫稳定。
一个人自我图式的形成,基本上和小时候的环境、和自己的过去的经历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那个时候我们还没有什么认知能力和判断能力,所以自我图式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和干扰。
如果一件事情没做好,你的父母总是说你笨,那么我很笨,这个自我图式就会慢慢的形成。
一旦这样重复的经验积累得越来越多,那么自我图式就会变得越来越稳定,越来越不容易改变了。
为什么会产生这一特征了?这其实和人的大脑的惰性相关。大脑和我们一样,宁愿点外卖,也不愿意做饭。除非不得已。
当新的信息进入到自己的脑中,与原来同事不相符的时候,大多数时候人们就会倾向于在潜意识层面直接忽略。或者很快忘记这个新的信息,或者去找各种理由去曲解或者反驳这样的信息,而不是。
去尝试着改变自己的图式。
相信你在第二个选择的过程中已经察觉到了,自我图式是可以改变的。你认为的自己都是你认知中的自己,他不一定就是真正的你。
你可能并不是一个不够聪明的人,数学不好,其他东西照样可以学好。
真正的你可能并不是一个不会社交的人,但遇到自己擅长的话题同样可以和别人侃侃而谈。
真正的你可能并不是一个能力不足的人,不擅长做这、做那,可能在另外一件事上你可能会做得更好。
注意到这两者的区别了吗?那么我们该怎么去改变?
只需要三个步骤
第一步叫做描述。
拿出纸和笔,描述一下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写出十个你认为的自己。划掉那些好的描述,是的,你没听错就是划掉那行好的描述。个人在描述自己的时候容易受到自我偏见,总是倾向于把自己描写的好一些。
第二步叫做回忆。
大家可以回忆一下自己小的时候或者是最近发生的一件事儿,这件事儿引起了你的什么样的情绪反应,同时回忆一下这件事儿,让你第一次觉得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第三步叫做重建。
大家可以反驳这件事儿和你这样觉得之间的联系,是不是真的这件事儿一定就表明了我是这样的人?还有没有其他的可能性?
举个例子:
描述
我会划去那些积极的描述,留下一个消极的描述,叫做我认为自己是一个没用的人。
回忆
我可能码字两小时才码字一千字,我可能会觉得自己没有用。
重建
我可以对刚刚的回忆进行驳斥。每一个人都有进行卡壳的时候,其实不是我做的不好,只是我的方法不对,
其实这就是改变自我图式的三个步骤。
大家听着可能觉得说起来容易,但是说到和做到中间隔得可不是一个障碍石。
刚才我们提到过自我图式它是非常稳定、非常顽固的。只有我们不断地去练习,坚持这样的练习,不断地去重复这一过程,最终你会发现那个最真实和最可能的自己。你才能更塑造一个更好的自己。
这是我近阶段学到的心理课程,觉得有用。因为他打破了我一直以来认为人是很难改变的想法,自我图式让我知道了,我个人是怎么形成的,同样的也教了我怎么去改变自己的方法。
好的生活需要分享,好的知识需要传递,好的习惯需要坚持。我是明宇,一个在认真生活的人,因为生活很难,所以在努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