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家有一个习惯,就是晚餐后的散步。晚餐后大约半小时,一切收拾停当,一家人就会出门,走出自家的小区,沿着公路旁的人行道,走过几间工厂和楼房,来到一座满满爬山虎的墙,再穿过去,是一片小林子旁的十字路口。这里就算终点,然后原路返回。一年四季,无论寒暑,每天晚上,爸妈都会沿着这条路走上一个来回。
小时候我是不愿意参与这项活动的,更多时候我会和小伙伴一起坐在公园,或是在热闹的地方追逐打闹。再大一些就可以托词说要写作业,趁爸妈晚上出去散步的时候偷偷看一会电视,再赶在他们回来之前,让电视摸起来没有那么烫。
所以真正的跟爸妈在夜幕降临后一起出门走走,应该都是大学时的事了。然而这个时候,故乡已无春秋了。出于对父母感情的弥补,放假在家的时候,我会主动加入父母的散步队伍中去。
夏天夜晚出门是件很惬意的事,被全力曝晒了一天的余热散尽,习习凉风吹来,慢慢悠悠的走在路上,既能满足在家憋了一天后舒缓筋骨的需求,还能在一个放松的氛围里,温和散淡的聊天。
听说,一家人是一定要一起吃饭的,因为这是一天中为数不多所有人都在的时间,不仅为了吃饭,更是聊天交流的绝好时段,促进一家人情感交流的绝佳方式。但据我的经验来看,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温馨,责备和争吵也往往会在这是发生,坏了吃饭的兴致,饿了肚子,也辜负了做饭人的一番辛勤。
小时候,我时常是众矢之的,又没好好练琴了,成绩又退步了,上课又开小差了,都是我们家吃饭时“会谈”的主要内容,所以很长一段时间,我对吃饭这件事是抗拒的。而偏偏,没把饭都吃完,更是会升级战火的引子。
在一个密闭的空间里,僵持不下的三个人,凝固的沉重的空气,好像本身就会使严峻的事态增加一抹肃杀的意味。
所以建议吃饭的时候不要聊太严肃的话题。
可能是我长大了,也算证明了我也不会过的太差,也可能是夏夜间温柔飒爽的风,将童年时与父母之间的,那种坚硬的桎梏,吹得柔软了不少。
虽然矛盾重重,但和父母间的关系却算不上差。从小虽挨过的骂不少,得到的宠爱则更多。然而有时候就是这样,身处在其中,却看不清全貌。
散步的时候,老爸会走比较快,我和妈妈则会走慢一点,有时并肩走,有时牵牵手,说些女儿家的话。虽然大部分还是关于我以后的学业或是择偶指导,但是用我肉肉的手捏捏妈妈肉肉的手,伴着空旷的风,听到耳朵里的便都是温柔和深情。
和老爸一起走的时候,我还是会像小时候一样牵着他的手,有时候牵手腕,有时候揪着根小拇指,或是攥成个拳头,老爸的手就会包在我的手上。但老爸也很害羞,若是人多的时候,他也会放开我的手,担心着被人误会。
这一路上我们并不孤单,会遇到诸位同来乘凉的亲朋,大部分都是被我遗忘在记忆深处的各位叔叔阿姨,有时只是简单的打个招呼,有时也会一同走完剩下的路程。妈妈是很不愿跟人聊天的,可是真的遇到熟人,也会很热络的聊着。内容也无非是,适婚青年的父母常聊的老生常谈:在哪定居、在哪就业、房价太高、工资太少、如何养老。
但也多亏了这些或真心或违心祝贺我读博的亲朋们,我才侧写出了我在大家心目中的形象:读书读了大半辈子,会误了结婚生子的书呆子。当我意识到这件事的时候,我真的是震惊的。我想起凯特温斯莱特在《裁缝》这部电影里,最后烧掉了整个小镇,昂首阔步离开时的决绝。
而也是这时我才知道,很多家长认为,女孩子最多读个研就够了还是早点嫁人相夫教子比较现实;女生读博士就是嫁不出了;一辈子光念书就念了30年,岂不是什么都误了。
现在想到这些的时候我都是在生气的,可能我高估了一个小镇的宽容度,我以为所有的家长都像我爸妈一样:孩子你往前闯吧,不论多高多远,只要你想,我们都支持你。
我一直都以为自己很不容易,一直远在他乡,奋力打拼,但不过也是为了自己,能有更好的平台,更好的未来。有时候还因为思想的冲突经常跟爸妈争吵,但我却忘记了,他们在一个多么世俗的环境中,被多么世俗的被指责甚至嘲笑着,只为了我的梦想,只为了我能全心全意的打拼我的美好新世界。
还有十天就开学了,没了爸妈的悉心照顾,没了爸妈的苦口婆心,去到一个竞争激烈人才济济的城市,重新开始自己照顾自己的新生活,想想真的有很多不舍。
希望我的体谅来的不算太晚,我希望我能一直是他们的骄傲,也最终给他们带来实质性的回报,作为终身还不尽的情谊。
而其余那些碎嘴的人,你们就等着瞧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