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接连听到身边人去世的消息,先是舅老爷脑血栓突然离开了,印象中他是一个挺精神的老头儿,紧接着听说得了胃癌的舅爷坚持了一段时间以后也离开了。舅老爷离开后八十五岁的姥姥就没有手足了,七十五岁的奶奶哥哥弟弟姐妹也都走的差不多了。听家里人说,奶奶和姥姥并没有表现出来悲伤,不知是年岁大了看惯了生死还是各顾各家的生活感情淡了。我因为没有亲临现场,听妈妈说了,也是觉得惋惜。
前几日听妹妹说,从小一起长大的二爷家的孙子去年夏天离开了,二十出头的生命,感觉好遗憾,那个孩子从小很受宠,爷爷奶奶都倍加呵护,后来父母离异,他跟妈妈,和爷爷奶奶走动也少了,本来性格也挺内向,据说是夏天在家煤气中毒,有亲戚说感觉是自杀。去年我还是孕期,父母都没说,今年听到这个消息除了无能为力也是惋惜遗憾。
对于老人因病离开或者寿终正寝尚可接受,然而一个正直青春年华的鲜活的生命,是什么让他选择结束,真的是生无可恋了么……你不是他,永远无法体会他的内心世界。
最近爸爸接连两日参加葬礼,第一日是一个远房亲戚的哥哥,和爸爸同龄,植物人去世,他的离开对家人仿佛是一种解脱,第二日是爸爸好朋友的母亲,九十一周岁了,离开时没什么痛苦,也算是喜丧了。
想着爸爸连续两日参加葬礼应该挺堵心的,印象中自己关于死亡最开始也最深刻的认识还是小学时爷爷的离开。爷爷身体一直不算太好,他信主,饭前睡前都很虔诚的祈祷,主保佑,小时候在爷爷奶奶家吃饭时候感觉很有仪式感,我也跟着祷告,周末爷爷回到教会做礼拜,顺便来看我,给我带好吃的。爷爷很疼爱我,他离开时我才十岁出头,不太懂得死亡,悲伤,是怎么一种体验。
关于和爷爷的告别,脑子里有两个画面,一个是在医院的病房里,我去看望即将康复出院的爷爷,奶奶还给我剥了一根香蕉,小时候感觉吃香蕉也是一种奢侈,我觉得那个场景好满足。另一个是在医院的太平房,里面放着爷爷的棺材,大人们都哭的撕心裂肺,我还没太明白,老叔和我说,你还记得小时候你爷爷抱着你背着你对你好么么,现在他走了,再也回不来了,脑子里浮现出很多小时候在爷爷奶奶家的场景,我哇的大声哭出来了,而且停不下来……后来去火化场和遗体告别,爷爷的骨灰一直寄存在那里,随后很多年我都和爸爸还有其他亲属们带着骨灰盒给爷爷上坟,一张黑白照片清晰的印着爷爷的容貌。
爷爷走了,他的肉体化作了一盒灰,也许他的灵魂还在,因为我脑子里那些童年的温馨画面还在,想起来心里暖暖的~
记得高中语文老师说,人到了一定年龄多去几次火化场,参加几场葬礼就想明白了,就会看淡生死,学会放下,懂得珍惜。
中国人很忌讳提死,我们也很少接受死亡教育,不懂得如何面对死亡与失去……
接触心理学以后,死亡也是一个议题,自己不避讳,但是接受能力有多强不敢说。虽然知道死是一种必然,就像生是一种偶然,可还是很难想象至亲离开的感受,大抵比割肉还要痛……
今天刚好群里也在讨论《关于如何面对死亡》这个话题,应老师开了小灶,表达如下——
死亡是不可避免的人生议题,是最大的“不合我意”。你尝试去抗争死亡、回避死亡,你就不能好好活。
反之,你坦然活好每一个当下,分分钟钟都活得充实圆满。死就死,什么样的死法也都是一份珍贵的体验。
死亡的真正意义,是让我们知道有一天我们的肉身会溃散,从而提醒我们活好当下。而我们不知道它什么时候到来,才会对当下格外慎重在意。
如果你出门,要去取一个贵重的礼物,这一趟路程你会走得多么兴奋与曼妙。死亡是最大的一份礼物,无比珍贵,美仑美奂。要知道我们人生的尽头是死亡,这向死而生的旅程,就是让我们怀着一份好奇与喜悦,去充分经验生之种种。
不怕死,才能好好活。好好活着,自然无惧死亡。--与大家共勉[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