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入睡,已是午夜。我听到了窗外“唰唰唰”的雨声,心想明天或许不能跑步了。
早上醒来,拉开窗帘一看,楼下地面上只有几处水洼,雨停了。看来是可以跑步的。
我一边换衣服,一边沉浸在自己的跑步计划中。继续沿用昨天、前天的跑步路线。少一些想法,把它变成下意识的活动习惯。
这时,老公突然问了一句:你今天又要跑步了,是不是要去那个新修的步道?
哦,对了!一句话提醒了我。昨天下午他出去散步,去了距家2公里外的唐城墙遗址公园。回来说那里面新修的步道启用了。这也给我种了草。今天要改线路,去喜欢的跑道上跑步去。
为了节省时间,我出门扫了一辆小黄车,7、8分钟就到了目的地。
把手机里的两个跑步软件打开,看一看今天自己能跑几公里。不给自己设限,跟着感觉跑。
还是跑了6公里。不过,一个keep、一个咕咚,两个报的配速差别很大。一个app的记录,居然还跑出了历史最好成绩。
我估计这里树荫密布,GPS信号弱,曲径通幽,谎报了军情,自觉配速没有这么高。
如果关注配速,最好带一个有心率带那样的手表,比较准确。若干年前,我刚开始跑步的时候,心热买了那种手表。最近翻出来想去配电池的时候,发现店里一块电池需要300元。想一想价格有点高,还是算了。
今天跑2公里的时候,脚步已经有些沉了。连续跑,估计体能有些耗费。
跑到3公里的时候,感觉还可以再往前跑。
折返的时候,有一段步道还没有修好,被警示牌拦着。于是,又跑在了石板铺成的林荫道上。石板路面比较硬,对于膝盖不友好。
除了正规跑道,也喜欢在柏油路上跑步。也可能是跑得久了,对路面的感受度越来越敏感了。
跑鞋、跑道、手表、app记录,都是标配。有数据支持,进步看得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