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本质上就是说人话。」

我们绝大部分人上一次写作还停留在高考作文,上大学后基本就很难用心地去写东西,更不用说工作后需要写报告,基本上都是照本宣科上网找个模板应付完事。

而在社交软件上的阅读能力同样,没有多少人愿意花时间读完一条长微博或者文章,转发率最高的一般是简短精炼、发于深夜的一句话。

人们的交流也逐渐被网络用语以及表情包替代,语言水平一天天地逐渐退化。在最初的写作训练里,我也蹩脚地、试图模仿王小波文字中那种暗戳戳的讽刺;有段时间疯狂追松浦弥太郎的书,很喜欢他温暖日常的语言风格,影响过我文风的作家还有很多,海明威、蔡澜、刘瑜,加藤惠美子......

在写作训练上可以不用羞耻于去模仿,模仿是最快的学习方式。找一个你欣赏的作家或作品,好好研究其叙事、文字风格和用词,在看的时候想一想:如果换做我,这个词还有更好的词代替吗?这个语序还可以更精妙地变换吗?

所以还是提倡多看优秀的文学作品,甚至是严肃文学,接连看个几本下去,把自己浸泡在优秀的语境里。

好的文学作品,在语言组织,词藻的优美性都是经得起岁月的考验的,多看多积累永远不会错。

总结一下几个要点:

1. 少用表情包颜文字、网络用语替代文字叙述。

2. 多看严肃文学和优秀作品去形成语境。

3. 没有形成自己的文字风格之前先从模仿做起。

4. 说人话,结构清晰,把事情说清楚。

做到这几点就够了,至少能保证最基础的语文能力不出错。

最后也最重要的是——用自己的心去写。情感是最好的调味剂,就像章子怡在〈演员的诞生〉里所说的那样,体验式地去演,让自己沉浸在这个情景里。把语境套在写作里,上述的‘体验’就是‘情感’。

我个人是‘情感派’大于‘技巧派’的写作者,而带入情感的文字有时候在语序、或是语言的精准性上不是那么准确,甚至是不通顺的,然而读者可以忽略这种不通顺,感受到作者真正想要传达出的情绪。因为最打动人的永远是用心创造出来的文章。

“准确的语言本身是一种吊诡,我们用各种方法使语言愈来愈准确,当语言愈来愈准确,几乎是没有第二种模棱两可的含义时,语言就丧失了应有的弹性,语言作为一个传达意思、心事的工具就会受到很大的局限。”

我们在下笔时,如果不是因为有这样的一份心境感情想要表达,如果没有充沛的热情在,一定是无法让语言生动起来的;这就是文学作品与作文之间的差距,凑字数出来的篇章与诗歌在流淌的篇章之间的差别。

文学与绘画、音乐、摄影同样都是艺术,道路同样通向美,努力去创造美的事物,而不是准确的。

人在决定做一件事时下的那个决心里面一定有一份“心甘情愿”,把这份甘愿转化成热爱,唯有热情才是让我们不停步的动力,没有热爱加持的坚持原本就是痛苦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