笃信算命的大姨,是村里的一道“风景”。
今年七十整,可身子骨硬朗得像五十岁。
拎着竹筐上山,脸不红气不喘,下地干活,更是把好手。她这一辈子,勤劳、朴实,独自拉扯大一双儿女,还给四位老人养老送终。
大姨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做人要本分、踏实,不能沾染坏习气,更不能沉迷享乐。
要说她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那就是对算命的痴迷,到了出个门都要找人看看吉凶的地步。
可就是这样一位笃信命运的老人,她的一家子,却让人唏嘘不已。
先说大姨自己。
她出生在一个落寞的地主家庭,家里兄妹四个,她排行老三。母亲是地主家小姐,父亲和母亲门当户对,早年间还去学堂念过书,学了一手好画技。
解放后,国家重视人才,父亲凭着这门手艺,在玻璃厂寻了个差事。父亲为人老实,话不多,但人缘极好,一家人的日子,倒也过得和和美美。
大姨渐渐长大,母亲的强势和父亲的软弱,让她萌生了逃离的念头。
一个风华正茂的少女,能想到的唯一出路,就是嫁人,离开这个家。
可是,嫁给谁呢?
大姨心里没底,她想,那就让神佛来帮我决定吧。
选来选去,最后选了城边村一家富户的小儿子。
虽然家里人都不同意,嫌弃那家的小儿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被父母惯坏了,可大姨坚信,这是神佛给她选的姻缘,一定错不了。
出嫁后,大姨确实过了几年舒坦日子。
可公婆一走,分完家,姨父那不顶事的性子就暴露无遗。
家里家外,全靠大姨一个人撑着。
恢复高考那会儿,大舅还鼓励大姨去读书,说用知识改变命运。
大姨不信,还是找人算来算去,结果说她走不通读书这条路。
大舅没办法,只得作罢。
等两个孩子长大成人,大姨依旧没有放弃她信奉的神佛。
儿子准备相看对象时,她跑遍了十里八村,四处找人算命。
只要是“神佛”指点,说有任何不吉利的地方,立马就喊停。
最后,千挑万选,终于找了个“各方面都和和美美”的儿媳妇。
可谁也没想到,这两人能把日子过得鸡飞狗跳。
大姨家的大哥,性格憨厚老实,典型的庄稼汉。
可他媳妇,却是个精于算计的主儿。
总想让大哥按照她的意愿来。
结婚时,非要去城里买楼房。
不给买,就半夜翻墙往外跑。
找回家,好说歹说哄好了,过几天,又跑。
最后,大姨实在没辙,把家里的积蓄都拿了出来。
儿媳妇呢,转头就把钱全交给了娘家舅舅。
一年过去了,没动静。
两年过去了,说还在看。
等过了三年再问,才知道娘家舅舅拿着这钱,给自己儿子买房了,还承诺过两年就把钱还回来。
这次,儿媳妇自觉理亏,不敢再闹腾。
钱要回来后,他们自己盖了房子。
可儿媳妇还是不消停,什么都要单独做。
嫌弃老两口做的饭不好吃,自己买了好吃好喝的,也都是独享,从来不孝敬公婆,完全把老两口当空气。
生了两个女儿,也不出钱。
买衣服、上学,全让两个老人管。
她自己找了个手套厂的工作,天天早出晚归,不着家。
每每提起这些事,大姨总是唉声叹气:
“这就是命啊。”
再来说说大姨家的娟姐。
娟姐只比大哥小一岁半,可从小到大,她在家里受到的待遇,跟大哥比,那真是天壤之别。
大姨夫这个人,要说他有什么大毛病,也就只有一个:重男轻女。
所以,娟姐从小到大,都是那个需要早起干活,又不被重视的孩子。
好在娟姐自己争气,考上了一个中专师范。
毕业后,分配回了农村的初中,当了一名老师。
娟姐老实、内向,也不会处对象。
工作稳定后,大姨又开始忙活起来,四处找人算命,帮女儿相看对象。
最后,给女儿定了一门亲事,对方是铁路世家,一家子都在铁路系统工作。
那家的儿子,也是开火车的,捧着铁饭碗。
娟姐就这样,稀里糊涂地嫁了过去。
嫁过去之后,丈夫常年在外,不着家。
家里的老人,全都丢给了娟姐一个人。
她伺候了丈夫的奶奶、父亲、母亲,就连小姑子生病,都要住到她家里来,让她照顾。
儿子从出生起,丈夫就没管过。
不仅不教育、不陪伴,连一分钱都不出。
夫妻俩从来不同框出现,丈夫提起来就一脸嫌弃,说她不懂得打扮,带出去丢人。
大哥家的两个女儿长大了,上高中离家远,大姨也让她们住到娟姐家。
娟姐不仅要上班,还要照顾三个孩子。
去年,终于累倒了,股骨头坏死,连坐都坐不下去,人也越发憔悴。
才四十多岁的人,就已经白发丛生。
每次想到她们这一家人,再想想大姨这一辈子都没放下的“算命”,我就忍不住一阵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