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了吴军老师的《见识》,这里需要自己说一句,我已经决定要把自己订阅的所有专栏都好好的过一遍,现在的计划就是边听音频边看书,在必要的地方停下来。标记做笔记,但是现在我不知道自己会花费多久的时间,只是在尝试,然后调整,但是这个端午还是挺幸福的,好多假期不知道自己是怎样过的了,在学校的时候都是读几本书或者完成某项任务的,但是来到了北京自己都忘了自己的这一点了,所以,还是重新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幸亏我想起来了,以前的自己每年都会看100本书(研究生期间),而毕业之后,我根本就读不了这么多的书,我后来给自己的理由是我根本就没有时间啊,现在的自己多么忙啊,比研究生期间要忙的多。这时候自己头脑里就出现了叶公好龙这个词,因为自己发现很多的人都是这样,反思自己也是这样,后来用一句自己读到的话来总结自己我觉得就能解决自己的问题:高级的事情之所以高级不是因为我们喜欢,而是因为它们能够培养我们高级的能力,我们会因为这些会变得更加的完善,说实话,我们更加喜欢的是更加完善的自己。昨天看到自己的手机内存不足的时候需要删掉一些东西,原来自己微信里有这么多的东西,我很少看朋友圈,我以为很少几乎就是没有,但是现在看来对于自己优秀的计划这真的是一种自自欺欺人,所以,最后本来还选择性的删除,后来全选,因为看朋友圈是鄙视链的低端。而鄙视链的最上边的内容是学以致用,所以,我就看的出来自己应该做什么,当然我必须要分享出去自己的所学。这一点自己这是第二次察觉了,并且也必须做到。
① 莎士比亚的智慧:说话之前先三思不要想到什么就说什么
② 对于相知有素的朋友要用钢圈箍在自己的灵魂上,不要对一个泛泛的新知有太多的交情。
③ 对于损友,绝对没有第二次机会,永决之。
我没有做到的就是对相知有素的人好好的对待,我当然没有吴军老师那样的朋友,但是对于自己能分享的人,我应该这样做到。
④ 阅读的意义,我想吴军老师说的对,我们这种人不就是该这样的吗?但是我看书不能真的就每天等着假期才看书,我需要每天都要做这件事情,我想到俞敏洪老师说过自己每天都看书,那么我能多么的忙还看不了书了,应该在具体的时间做具体的事情,就像是吴军老师说的,他会在每天都更新,那么这样做到,别人就会每天都回复,这就是他想要的结果,这个就是拉里佩奇的智慧,你的一个产品应该就是像牙刷,除了每天都要用,还要有爆款,当然我们首先要做到的是每天都要让别人用,而且我们每天都需要做的是让自己也形成自己的习惯。
今天听到少年得到《水浒传》中,鲁达的出场,说到他一出场就看的出来这是个好汉,说实话,我们现在的人根本就不会因为鲁达这样的长相就喜欢他或者认为他就一个好汉,因为在今天的对长相的认可,谁也不会这样看人,我们也只能是有一个第一印象,但是能做这样的判断真的是做不到的,当然我们清楚的是,我们可能会觉得哪个人让我们有眼缘,但是具体能不能成为很好的朋友,这就要看看再说了,现在的我对于很多的人确实是有眼缘的,但是聊过之后我知道我处于自己的背叛,对自己过去的背叛,所以很多的人我都不是那么认可了。举个例子,刚刚同事跟我一起,我本来心情真的很不好,但是后来自己还是用尽了力量把自己的情绪压制下去,直到刚刚我才完全释然,如果我有这样的情绪并且让它继续滋生,我就不会真的在这里存留下来,其实我最大的理由是:我只是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我不能理解很多的人看起来是在做自己的工作其实是对别人的工作和事情门儿清,跟你有什么关系。本来我想在这样的人身上获得建议,一方面,我就是他招聘来的,但是我心理上特别的难受,后来我就是没有找他,因为人必须遵守自己的原则。我说过自己不接触那些抱怨的人,不接触那些把注意力放在别人身上的人,所以,不论这个人多么的清楚我都不会因为任何有利的原因去找那些我认为给我带来伤害的人,绝对不。刚刚这个人就伤害了我,所以我就不会理他。在这个角度上看的出来,这个人不怎么样,起码大叔还教育我,虽然没有太多的帮助,但是作为普通同事,起码人家该做的都做了。
再说说刚刚一起坐地铁的同事,在路上随便聊了聊,无非就是端午节干什么的事情,说着说着说她在美国留学的同学来找她们玩儿,但是来了以后本来想要去北大清华看看,结果不让进,她说:她的同学就在门口那里骂,说自己这么远,这么累,还受到这样的待遇,什么事情。看的出来就算是出过国又怎样,不是照样不懂人生不能抱怨的道理吗?所以,看一个人真的就看她的朋友圈,千万别想当然了,当然识别一个人需要时间,但是你看看他的朋友圈就很能说明问题了,我突然非常清楚的是,这样健谈的女孩儿,我以前是喜欢的,但是现在我想到的就是合作,就像是对待医学本科生那样,我给你你想要我想给的,你给我我想要你能给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都给予对方一定的信任,这种感觉就挺好。
所以说,在你无助的时候一定要学会求助,千万不要让自己无助的时候发现自己就是一个没有人帮的人,另一个同事美就是这样的例子,平常对人很好,但是就是因为太好没有原则,只是人们伤害到她的底线的时候才会反击,从来没有表达过真实的自己,结果就是别人的备胎,别人总是伤害她,最关键的是,在她需要帮助的时候没有人帮助她,这不能说不是一种凄凉。我记得自己以前对待别人也是这样掏心掏肺,但是结果没有人记得我的好,其实我的这种掏心掏肺就是一种自我牺牲,自己也不快乐。即使是有人记得我,我也不喜欢那种模式了,而现在自己就是纯纯的做自己,对待自己不喜欢的人根本就不搭理,结果自己还是挺舒服的,所以,我们根本就周全不了别人,像我们这样的人能周全的只是自己,别人不是我们的关注点。我今天告诉自己,我不会让自己在求助的时候再出现这种无助的状态,我觉得美的存在就是让自己意识到我要活出自己的样子来。
有的时候自己真的是犯病,因为这种孤身一人的格局自己真的很匮乏,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别人伤害我的时候,我总是伤心,但是现在看来,我为什么要用人渣的行为来伤害自己。
我现在清楚吴军老师说的说话之前要三思,因为这样会对自己的话思考同时也会思考别人的话,如果别人伤害自己,绝地反击就好。
突然间想到了过去的那个特别想要改变自己的学姐安安,她一个人去北京旅游,去故宫,风那么大,她执着的站在那里瑟瑟发抖,拍下了照片。爬了泰山,也是一个人,下来的时候她说腿都不管事儿了,觉得自己就会掉下来,但是没有。看到别人是情侣一起,根本没有一丝一毫的羡慕,只是想到的如何周全当时的自己,是继续爬黄山还是制定新的计划。当时的她多么的苦楚,她说那是她认为想成为自己的一条必须的路,这个过程中,没有任何人,当然有人对她表达过好感,但是没有人真正的走近过,即使是这样她说自己也不会成为一个要求者,等着别人理所当然的喜欢和爱,如果想获得爱就会先付出爱,当然也就是为什么她走了这么多的路还是没有接受别人的好感的原因。在这个过程,其实她是责备过自己的,但是后来她才清楚的知道当初为什么没有选择:因为她知道想找的是那种她确切无疑能付出爱也能珍惜她的人,而对于那些表达好感的玻璃心根本就配不上她的要求,虽然按照她家里人的观点这样的人经济条件这么优秀,是她配不上才对。但在她看来,虽然她生活在农村,但是一直就不稀罕别人的条件多么的好,她稀罕的是这个人能不能给她她想要的幸福和爱。她的核心价值观是健康,成熟的爱和智慧。对于那些大家都认可而她不认可的人她根本不会选择,她只是为自己的原则而活,不需要活在别人的眼睛里,她定义的现实是:我活在这里,而我就是现实本身的一部分。无所谓逃避和面对,就是属于。
现在她在英国留学,有自己爱的人陪伴,生活无比幸福,有一次深夜,她发微信告诉我说:云儿,我现在很幸福,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平静而美好,你一定要相信自己也是可以的,而那个你现在存在的现实不过是一个过程。你不需要厌恶也不需要逃避,只需要保持前进的步伐,不慌不忙,不卑不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