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不识丁
一个不识字却有大智慧的皇帝石勒
目不识丁
丁:表示最简单的字。
目不识丁:形容一个字也不认得,形容人不识字或没有学问。
出自《旧唐书·张弘靖传》:“今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
历史上曾有关于目不识丁的争议,认为丁字应为“个”字,因篆文“丁”与“个”相似,“个”误作“丁”了。
不过,既然已经传到如今,也就不再追究是“个”还是“丁”了,今天我们来讲讲历史上关于目不识丁的故事,甚至还有出现过目不识丁的皇帝呢。
故事
以前,有个财主姓丁,他有一个儿子,都十多岁了,还什么都不懂,请了好几个先生,就是教不会他一个字。丁财主心里可急坏了,一天他出榜文,声称若谁教会丁少爷一个字赏银十两。
一位老秀才见了,心想:这孩子再笨,也不至于不知道自己的姓吧?况且,这个“丁”字笔画简单,又好写,又好认,我怎么会教不会他一个“丁”字呢?于是,他便揭了榜。
到了财主家后,老秀才每天都叫丁少爷学习“丁”字,一晃就过了九天,丁财主要考丁少爷。老秀才怕丁少爷忘了,特意准备了一个钉子,让少爷拿着,说:“万一忘了,看看手里的东西,就想起来了,懂吗?”少爷点了点头。
秀才领着少爷去见丁财主,写了一个“丁”字说:“小少爷,这个字怎么念?”
谁知少爷看了半晌,还是想不起这是个啥字。秀才赶紧提醒他:“你手上拿的是什么东西”?
少爷低头一看,说:“一根铁棒棒。”
秀才一听,气得直跺脚:“真是朽木不可雕也!你目不识‘丁'不要紧,我的十两银子可完了。”
从此,“目不识丁”这名俗语便传开了。
目不识丁的皇帝
封建时代,由于皇帝是世袭的,所以出现了不少年龄幼小的皇帝。
据统计,从秦朝开始直到清朝灭亡的二千多年中,中国共出现过二百四十三个皇帝,其中十岁以下的小皇帝有二十九个,占十分之一以上。在历代的封建王朝中,东汉的小皇帝最多。东汉共有十三个皇帝,十五岁以下的竟有八个!其中最小的是殇(shang伤)帝刘隆(105—106在位),他生下来刚一百多天,还在襁褓之中只会啼哭的时候就当上了皇帝。这个婴儿皇帝是我国历史上年龄最小的皇帝。殇帝刘隆不但即皇帝位时的年龄小,而且活的时间也短,二岁时便夭折了。像这样几岁就夭折的皇帝恐怕都来不及识字.
石勒听书
在中国历史上,由卑贱的耕奴成长为叱咤风云的农民起义军领袖,进而统一中原,登上皇帝宝座的“胡人”只有一个,他就是十六国时后赵的开国皇帝石勒。
石勒是羯人,但他对汉人加以重用,许多有识之士被他招揽起来,为他出谋划策,在他打天下的过程中,由汉族士人组成的“君子营”发挥了重要作用。石勒没读过书,目不识丁,但他擅长“听书”,常叫人读书给他听,并经常对古今得失提出自己的看法,“闻者莫不悦服。”他曾经叫人读《汉书》,在听到楚汉相争之际郦食其劝刘邦立六国后时,惊道:“此法当失,何以遂得天下?”接着听到张良认为立六国后有“八不可”时,才松了一口气,说:“赖有此耳!”
石勒称帝后大宴群臣,他对大臣徐光说:“朕可方自古何等主?”徐光回答说:“陛下神武谋略过于汉高(刘邦),后世无可比者。”
石勒笑道:“人岂不自知!卿言太过。朕若遇汉高祖,当北面事之,与韩(信)、彭(越)比肩;若遇光武(刘秀),当并驱中原,未知鹿死谁手。大丈无行事,宜磊磊落落,如日月皎然,终不效曹孟德(曹操)、司马仲达(司马懿)欺人孤儿寡妇,狐媚以取天下也。”这一番话令群臣佩服不已,皆顿首称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