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晚住在陈二老家中。三上三下的楼房有多个客房,我和六碗饭一人一间。
山间的夜晚一片寂静,没有城市来往车辆的喧闹,遥望夜空还可以看到星星在头顶闪烁。难得这么安静,早点入睡吧。
早晨,一声声悠扬的“哦哦哦”公鸡打鸣声把我从梦里叫醒。啊,农村的闹钟啊,充满了原生态的趣味,回归自然的感觉真好。趁早出去看看周围的乡野风光吧。
沿着陈二家门前的水泥路继续往前,那是上山的路。山间的梯田格局依旧,可是已经荒芜大半,密密匝匝的野草取代了庄稼。水泥路干净整洁,路边的牛棚羊圈空着,它们上山吃草去了?本想翻过山去,看看陈二曾说起的寺庙,感觉路途太远只能作罢。
原路返回,再往下走。很多房子都空关着,那透着阳光的石头台阶上开始长出青苔。曾经的石桥路面都被野草覆盖,只有桥下的溪水还在那里静静地一如既往地流着,依旧欢唱叮咚。
透过百年枫香的树叶,水泥路上看不到行人。田野里也看不到劳作的人们忙碌的身影,哦,是五一节的缘故吗。路上只有我这外乡人在乡野田间闲逛。任山间清晨的风吹过,满眼的青翠欲滴。
道路两旁时不时可以看到百年古树,枫香,黄连木,白檀以及板栗。如果秋天来是不是会更好?枫香叶的绯红,葱绿的竹叶,掩映在山村农庄。那时肯定有稻谷的收割,板栗的收获,那是怎样一幅忙碌景象?城市打工的儿女回来参加农忙?
出发前我曾问陈二,你哥哥家是否有插秧?(这里把插秧叫做插稻)他迟疑一会儿才说,这时应该准备秧苗的时候吧,插秧还早。要是轮到插秧,那该多好?我真的可以体验农活了。在来的路上,远远还可以看到有黄牛在水田犁地呢,看来是来早了。
村里有很多老房子,一看就知道已经没人居住多年。墙面斑驳,任野草藤蔓在院子里疯狂滋长。它们遮挡了曾经明亮的窗户,那廊柱上也已经被割人藤所包围。门前的菜园子早就荒芜,艾蒿,小飞蓬都长得半人高。院墙上摆着曾经的奢侈品——电风扇,都已经锈迹斑斑。厨房里的水斗也被扔在院墙上,有一种一去不返的气势。
曾经热闹的乡村如今越来越显得寂寞,走过一路没有看到一个在道路上蹦跶的小孩,也听不到婴幼儿的啼哭声。偶尔看到有几只土鸡在家门前的水泥路溜达,看到人走过,咯咯地叫着走开了。路边猪圈里的黑毛猪在那里哼哼,走过的人打扰了它的美梦,一脸的不高兴。门口坐着的,厨房里忙碌的都是些上了年纪的人,看着炊烟袅袅升起,丝丝缕缕地飞向山间,给山野带来些许生机。
回到陈二家,他嫂子已经准备好了早饭。当地人早上也是吃饭,几乎和午饭没啥差别。对于远方的贵客,首先每人一个大个竹笋酸菜肉馅的糯米圆子,这本来只有在过年时才吃到。菜蔬都是真正的绿色蔬菜,吃起来真有这山野的气息,给人以舒心和宁静。尤其是那个捞饭,那焦黄色的锅巴,满口香,使我想起我的故乡,想起我的儿童时代,在土灶上盛锅巴情形。
2019.5.7 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