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教育行走“一起写吧”打卡已经第九十三天了。截止到当晚上24点【一起写吧】一共收录了39篇文章。
进入十二月,一起写吧提出了新的要求,每位接龙打卡者每天阅读和评论前两位打卡者的文章。
今天我的前一位是甘肃武都陈武红老师,他写的是《唤醒挖掘宝藏的人---听王福强校长〈我就是教育-做智慧父母的必由之路〉讲座有感》。
这篇文章有点长,看完,觉得王福强校长的讲座与我平日的思考产生了共鸣。
孩子是父母的宝,可有的父母会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物品,按照自己的想法,给孩子设计未来的人生之路,并把自己未曾实现的理想转嫁给孩子,希望孩子考个重点大学,然后成为像医生、公务员这样体面工作的人。家长为什么会这样想?为什么会矢志不渝地这样做?而且会成为“全民焦虑”的一员?说直白点,就是父母的自私心理在作祟,把孩子视为为自己争面子的工具,而没有把孩子当成有着独立人格、情感的个体,用真正的爱去滋润孩子健康成长。
怎样才算真正的爱孩子?六个字:接纳,教育,榜样。
接纳孩子,孩子从一出生,就不是父母的私有物品,纪伯伦有一首散文诗《孩子》,用比喻的手法,把父母与孩子的关系说得非常透彻。
孩子
纪伯伦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
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像他们一样,
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
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着未来之路上的箭靶,
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
怀着快乐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中弯曲吧,
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也爱无比稳定的弓。
所以,身为父母,能做的只有给予爱,并接纳孩子,调整对孩子的期望,放弃原先的憧憬。接受孩子最初始的天性,然后进一步调整孩子的行为,使之与他们的天性相和谐。
其次是教育,这个教育指的是对自身的教育。作为父母,怎样认识自己的角色?怎样做父母?应该给孩子带来什么等等,如果家长有这样的反省意识,那是孩子的幸事。可惜的是,在现实生活中,不少父母总是高高在上,从不反省自己。
第三是榜样。孩子是父母的影子,为了培养孩子的品德,父母的言行要自慎,应处处做孩子的表率。孩子好的行为或坏的行为,都是父母教育和影响的结果。
所以,在生活中,父母就应该以身作则,成为孩子效仿的榜样。父母热爱读书,阅读的兴趣自然会影响到孩子;父母经常乐于助人,孩子也会主动帮助别人;父母一直勤俭节约,孩子也就不会有铺张浪费的习惯。
读了陈老师的文章,虽然没听讲座,也好像听了讲座。看着这些文字,关于接纳,我有了更深的理解。因为我联想到当老师,老师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学生,如果能学会接纳不同的学生,也会更深刻地理解他们吧。
在此,我把两件事合为一件了。今天就推荐陈老师的这篇文章,欢迎品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