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真的,其实我并不那样爱书。暑假二十天了,我一本书都还没有读完。闲暇时也是抱着手机混日子。哪有那么多的文艺可讲。
绝不否认,我读书是为了装文艺,搞特别。因为天性里根本没有读书的那一部分,关于书,小时候的记忆是一部《成语故事三百则》,一部原著《西游记》。
我不记得《成语故事三百则》我是怎么进入脑袋的,只晓得当我初二在收拾自己教材,本子什么的时候,这本书冒了出来,已经有了损坏,翻了内容后,只觉得特别熟悉,但究竟是什么时候看的确也不清楚了。然后是原著《西游记》,原谅我只是个孩子,再精彩了,输碰上那原著的版本怎么能读的下去啊!文言加繁体还有不认识的字,小孩子的我试了好几遍,也没能读下一回。
接下来初中时期也去书店买了两本书,可是到现在也还没有看——《名人传》,《我的大学》。哎呀,初中我就追求的名著,好让自己显得很厉害。不过到时初中学校帮忙买的是十几本名著我看的还蛮仔细,也挺投入的。
然后就是高中了,高中其实并没有看过什么名著小说什么的,与文学无关。别的类型的书,也有过几本,但最多,最重要的是杂志。从来我都是买《读者》《意林》我并不觉得滞后什么,我更觉得那是一本厚的书,不易损坏,可以久存。
两年的杂志看下来到也知道了不少作家,慢慢也接受了杂志内容中,推崇读书的理念。开始读起书来。
到了大学,其实不是读书,而是买书了。买了超多的书,把自己弄成一个爱读书,挺文艺的一个人。其实自己并不如此,虽然我很喜欢那样子的感觉。
印象中并没有人说过我在作或者在装文艺什么的。至少我当面没有听到过啦。但是却有亲眼看见别人在感受或者感慨什么时,被他人所嘲笑。其实我有点不明白为什么嘲笑,谁还没有个伤春悲秋的时候。
想必自然会有人说我,我也在想究竟我是否真的热爱读书?因为其实在我心里,热爱读书与书呆子是划等号的,可我又不是个可以做书呆子的人。
想想看,最初读书的理由是什么?好像确实只是为了给自己贴上个“爱读书”的标签。我也目前没有觉查到读书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好处,或者别的什么。因为我并不怎么读实用类书或者知识类书籍。而是多与文学打交道,甚至最近在发展哲学。文学与哲学是精神与思想的洗礼,实际中确而无用的嘛!
杨绛先生说:读书到了最后,是为了让我们更宽容的理解这个世界有多复杂。也有一张图,描绘了阅读量不同的人的不同视野。
虽然我还是那个没开始读书的最左边的人,呆呆的看着这世界是多么简单的美好。
读书本是无用事,从来没能明白这句话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