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人在解决温饱之后,都会自然而然、想方设法、或多或少地走向餐厅、饭馆,品尝美食,满足口福。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在香港一家空中旋转餐厅吃自助餐时,当地陪同对我说,这里有几款菜,非常有特色。它们不仅让一些旅游团慕名前来,而且吸引了不少当地食客。这些特色菜中,肉味鲜美的海鲜生蚝,非常诱人。
就在我们说话时,我看见一个当地食客兴冲冲地推门进入餐厅。他看到没有了生蚝,也不急着拿取其它菜,随手拿了一杯饮料后,就静静地坐在了餐厅一角。
“这个人好象胃口不大,为什么愿意来吃高价自助餐?”我疑惑地问陪同。
“你不知道,你等着看吧!"陪同随口回答我。
说时迟,那时快,当“Boy”端出一盘20个生蚝后,这位食客立即起身,眼疾手快地一下子连拿了8个,熟练地用筷子挖出蚝肉,就着芥茉狼吞虎咽起来。
我知道,采挖生蚝需要潜水,费时费力,所以价格不菲,成为餐厅的贵重菜品。如果人的肠胃适应生冷食物,一口气连吃数个生蚝,不仅可以够本,一解嘴馋,而且能够迅速补充大量蛋白质,增加身体营养。我想,这也许就是这家餐厅,能够吸引当地食客,隔三差五、乐此不疲、往返其中的重要原因。
如果说人们向往美食,偏爱口福的欲望,是与生俱来的话,那么,招待客人,选择相应美食,让来者满意的技巧,就是后天养成的。
家庭的当家人,特别是常有组织亲朋好友吃饭的人,都会有一个共同体会,就是招待客人的点菜工作,是一件难以完美的事情。
花了钱,点好菜,客人满意,是主人家的本意;若出了钱,点的菜不对客人胃口,让客人不满意,这就是吃力不讨好、得不偿失的事情了。
于是,有些财务自由的人,索性点价格贵的菜,以此显示自己的诚心和档次。然而,点菜并不是找价格越贵的越好。点菜的成功与否,里面还是大有学问的。
一个老练的公关专家在招待客人前,应该是事先酝酿、点好了各种菜肴,在客人面前,还会拿起菜谱,满脸陪笑地请来客,特别是女士先点菜。这种点菜方法,体现出主人尊重客人,“女士优先”的待客之道。
如果客人在主人再三邀请后,能够逐一点出菜名,那么,这桌菜的受欢迎程度,一定会被拉高。试想,自己点的菜,难道不是自己最喜欢吃的食物吗?
然而,大多数客人面对主人提问,会说“随便随便”应付。这时,主人千万不要以为客人的口味属于大众化,不挑剔。实际上,这声“随便”,会让主人摸不清对方饮食喜忌,点菜会随之变得困难起来。如果主人真的是随便点了菜,那么,理想中的饭局结果,可能会因此“功亏一篑”。
“你们的忌口是什么呀?”“你们鸡鸭鱼肉,有什么不吃的吗?”“你们对酸甜苦辣的口味怎么样啊?”主人面对客人“随便”的回答,给予更加细致的进一步问话,一般会得到对方真话的。
记得有一次,我到上海青浦淀山湖鱼庄吃饭。主人家热情好客,满桌的菜肴里写的都是一个“鱼”字。然而,来客中有一位很少动筷。事后,我问他为何很少吃菜?他说,他是忌“鱼”的。
我想,这位客人在大家你敬我还、杯盏交错过程中,心情一定是大打折扣的。
招待客人,图的就是让来客高兴快乐,吃饱喝足。“满汉全席”固然好,但是,它的价格,并非普通人所能承受。先点部分菜,再视情加菜的做法,既可以让来客食得有滋有味,又能响应环保,不造成浪费,这样的点菜方法应该是最上乘的。
以合适的代价,达到理想的效果,考验的是人的观察、协调和组织能力。在请客的点菜中如此,在人生的规划上,更是如此。(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