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开始进入长篇小说部分。
对于今天将要介绍的长篇小说,我们可以思考:
-如何阅读长篇小说?
今天介绍了布鲁姆分析的八部长篇小说,在最后,布鲁姆总结了一些阅读长篇小说的方法:
一是思考主要人物是否有改变,是如何改变的;
二是读书之前可以看一下作者的传记;
三是当你阅读完一篇伟大的长篇小说后,建议重看一遍,这样会得到不同的感受和更多的收获。
-堂吉诃德和桑丘身上分别体现了怎样的特质与意识?
堂吉诃德常被看作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的代表,而桑丘则是务实的典范,但我们会发现,疯狂的堂吉诃德在慢慢变得机灵,而明白事理且敏锐的桑丘后来也执着于探险的世界。
堂吉诃德体现了生命的悲剧意识,他的疯狂更像是对必死的抗议,他怀着巨大的激情忠诚于自己想象的世界,无论是他骑士的历险还是将一个粗俗村妇当作高尚美丽的贵妇去爱,然而谁又能说自己所追求的东西不是自己想象出来的世界呢
-简·奥斯汀笔下的女主人公有着怎样的共同特点?和亨利·詹姆斯笔下的女主人公一样吗?
奥斯汀笔下的女主人公都拥有着强大的自我,融合着机智与意志的光辉,并在这融合中取得成功。
亨利.詹姆斯笔下的女主人公伊莎贝尔一直在追求自我的自主权,不断尝试依靠自己,她感染我们的地方在于勇于拥抱厄运,不断寻求并实现自己的潜能,有一种拒绝自私的理想主义。这是亨利·詹姆斯将自己当作女性来描绘的自画像,即使最后错误地选择和渣男在一起。
奥斯汀笔下的女主人公都拥有着强大的自我;而狄更斯的《远大前程》让我们挖掘内心深处的痛苦和愧疚,重回自我本源。
-你认为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理想人类存在吗?
陀思妥耶夫斯基相信一种无私的爱,牺牲自己也要成全别人的爱,不过他在本质上是一位悲剧家。其笔下拉斯科尔尼科夫是如同莎士比亚笔下的麦克白一般的英雄兼恶棍。理想人类不存在。
-普鲁斯特对于人的自我的看法是怎样的?
普鲁斯特暗示我们,死亡治愈我们对不朽的渴望,自我与社会是不可调和的,不过并非由于我们的自我只是幻觉。
为什么读
-为什么读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
《堂吉诃德》可以说是所有长篇中最早和最好的。也许它可以高度概括为“一个疯骑士堂吉诃德和仆人桑丘·潘沙的历险”,但其内容浩瀚值得我们不断深度阅读和思考。
读《堂吉诃德》有一种无穷的乐趣,我们很多人都是堂吉诃德型和桑丘型人物的混合,我们身上有些部分自己无法充分认识,却可以通过深入阅读这本书做到。
-为什么读司汤达。代表作《红与黑》《帕尔马修道院》
因为他扩大了读者的现实认知,使他们不必屈从任何幻象。
-为什么读简·奥斯汀的《爱玛》
奥斯汀笔下的女主人公都拥有着强大的自我,融合着机智与意志的光辉,并在这融合中取得成功。
-如何读,为什么读狄更斯的《远大前程》
如何阅读《远大前程》?布鲁姆说:“带着我们自己的恐惧、希望和感情中最深刻的元素来读,以彷佛我们还可以是一个孩子那样的心态来读。”这部小说能够让我们挖掘内心深处的痛苦和愧疚,重回自我本源。我们都有着对爱的需要,对拾回自我的需要,此书便在于治疗我们的这些痛苦。
-为什么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
陀思妥耶夫斯基相信一种无私的爱,牺牲自己也要成全别人的爱,不过他在本质上是一位悲剧家。拉斯科尔尼科夫是如同莎士比亚笔下的麦克白一般的英雄兼恶棍,他们内心的分裂让我们相信他不是一个纯粹的恶人,邪恶并不根植于他们内心,因此他们的堕落更加触目惊心,我们甚至会变成他的共谋,因为每个人身上也许都有杀人的基因。
-为什么读亨利.詹姆斯 《一位女士的画像》
这是亨利·詹姆斯将自己当作女性来描绘的自画像,即使最后错误地选择和渣男在一起。但是尼采不是说过“错误对人生是必要的”么?我们也许对伊莎贝尔的选择感到不满意,但这正是我们读这本书的原因:我们应当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意识。
-为什么读马赛尔·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
普鲁斯特暗示我们,死亡治愈我们对不朽的渴望,自我与社会是不可调和的,不过并非由于我们的自我只是幻觉。虽然小说里的人物个性千差万别,但是我们要带着包容的爱来阅读普鲁斯特,并看清在时间和空间中嫉妒对自我的种种局限,使我们获得更多生命的可能。
-为什么读托马斯·曼的《魔山》
托马斯·曼总是有一种微妙的反讽,还讨论了死亡,前面提到的人文主义者与教士相约决斗,前者朝天鸣枪,而后者对着自己的脑袋开了一枪,主人公也在下山之后战死。
死亡是一种伟大的力量,这是一部既温柔又严肃的小说。读完这部小说,在理解汉斯的同时,我们也要问问自己,我们的梦或者幻觉是什么,它们是如何影响我们自己的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