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获:
阅读主要分为:检索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重点是分析阅读与主题阅读
检索阅读是通过快速浏览书的目录结构及重要段落总结一本书,适合于比较简单的书籍
分析阅读是要在检索阅读的基础上,对书进行骨架结构,明白书里谈什么,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最后,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评价这本书对于自己的意义和产生的影响
主题阅读是根据自己设定的主题,找到一系列的书籍,找到自己想要解答的问题的答案,形成自己的思想。
to do list:
看书一定要看目录,根据目录来选择自己想要读的章节,达成自己的目标,对于没有目标的读书是浪费时间;
一定要做笔记,评价,跟书对话,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自己的思想,要不断通过读书来训练自己的心智能力。
笔记逻辑大纲:
1.阅读目标
2.阅读四种层次及具体步骤: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
3.其他概念及方法:做笔记方法、读书成果检测、工具书的辅助阅读
一、阅读的目标的差异:阅读目标决定阅读方式。
为获得资讯而读:知道某件事发生了。
为求得理解而读:搞清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发生,与其他的事实有什么关联,有什么类似的情况,同类的差异在哪里等等。
要达到阅读的所有目的,就必须在阅读不同书籍的时候,运用适当的不同速度。不是所有的书都可以用最快的速度来阅读。
阅读速度,理想上来说,不只是要能读得快,还要能用不同的速度来阅读—要知道什么时候用什么样的速度是恰当的。
更好的秘方是:在阅读一本书的时候,慢不该慢到不值得,快不该快到有损于满足与理解。
二、阅读四种层次:
第一层次:基础阅读。识字能力,后面不再详细讲解。
第二个层次:检视阅读。强调时间。大多数人,即使是许多优秀的阅读者,都忽略了检视阅读的价值。
第三种层次分析阅读。分析阅读就是全盘的阅读、完整的阅读,或是说优质的阅读—你能做到的最好的阅读方式。分析阅读就是要咀嚼与消化一本书。
第四种层次主题阅读。这是所有阅读中最复杂也最系统化的阅读,也称之为比较阅读。在做主题阅读时,阅读者会读很多书,并列举出这些书之间相关之处,提出一个所有的书都谈到的主题。借助所阅读的书籍,主题阅读者要能够架构出一个可能在哪一本书里都没提过的主题分析。主题阅读却可能是所有阅读活动中最有收获的。
2.1、检视阅读
概念:有系统的略读或粗读,用不着花太多时间
如何略读或粗读:
(1)先看书名页,然后如果有序就先看序。要很快地看过去。特别注意副标题,或其他的相关说明或宗旨,或是作者写作本书的特殊角度。
(2)研究目录页,对这本书的基本架构做概括性的理解。这就像是在出发旅行之前,要先看一下地图一样
(3)如果书中附有索引,也要检阅一下—大多数论说类的书籍都会有索引。快速评估一下这本书涵盖了哪些议题的范围,以及所提到的书籍种类与作者等等。
(4)如果那是本包着书衣的新书,不妨读一下出版者的介绍。
(5)从你对一本书的目录很概略,甚至有点模糊的印象当中,开始挑几个看来跟主题息息相关的篇章来看。如果这些篇章在开头或结尾有摘要说明(很多会有),就要仔细地阅读这些说明。
(6)最后一步,把书打开来,东翻翻西翻翻,念个一两段.有时候连续读几页,但不要太多。就用这样的方法把全书翻过一遍,随时寻找主要论点的讯号,留意主题的基本脉动。最重要的是,不要忽略最后的两三页。
2.2、分析阅读
分析阅读有三个阶段:
2.2.1分析阅读的第一阶段:
(1)依照书本的种类与主题作分类。
(2)用最简短的句子说出整本书在谈些什么。
(3)按照顺序与关系,列出全书的重要部分。将全书的纲要拟出来之后,再将各个部分的纲要也一一列出。
(4)找出作者在问的问题,或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
2.2.2分析阅读的第二个阶段:
(5)诠释作者使用的关键字,与作者达成共识。
(6)从最重要的句子中抓出作者的重要主旨。
(7)找出作者的论述,重新架构这些论述的前因后果,以明白作者的主张。
(8)确定作者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是未解决的。在未解决的问题中,确定哪些是作者认为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
2.2.3分析阅读的第三个阶段:
(9)像是沟通知识一样地评论一本书【阅读最高目标】
2.3、主题阅读:
2.3.1主题阅读准备工作:
(1)确定主题阅读的主题
(2)根据主题确定需要阅读的清单【通过知乎或豆瓣搜索】
2.3.2主题阅读的五个步骤:
浏览所有在第一阶段被认定与你主题相关的书,找出最相关的章节。
根据主题创造出一套中立的词汇,带引作者与你达成共识
理清问题。建立一个中立的主旨,列出一连串的问题—无论作者是否明白谈过这些问题,所有的作者,或者至少大多数的作者都要能解读为针对这些问题提供了他们的回答。
界定议题。然后将作者针对各个问题的不同意见整理陈列在各个议题之旁。
分析讨论。这得把问题和议题按顺序排列,以求突显主题。比较有共通性的议题,要放在比较没有共通性的议题之前。各个议题之间的关系也要清楚地界定出来。
三、其他相关:
3.1.读完一本书,要能回答下面四个问题:
(1)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你一定要想办法找出这本书的主题,作者如何依次发展这个主题,如何逐步从核心主题分解出从属的关键议题来。
(2)作者细部说了什么,怎么说的?你一定要想办法找出主要的想法、声明与论点。这些组合成作者想要传达的特殊讯息。
(3)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除非你能回答前两个问题,否则你没法回答这个问题。
(4)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如果这本书给了你一些资讯,你一定要问问这些资讯有什么意义。为什么这位作者会认为知道这件事很重要?你真的有必要去了解吗?如果这本书不只提供了资讯,还启发了你,就更有必要找出其他相关的、更深的含意或建议,以获得更多的启示。
思考只是主动阅读的一部分。一个人还必须运用他的感觉与想像力。一个人必须观察,记忆,在看不到的地方运用想像力。
3.2.做笔记的方法:
(1)画底线—在主要的重点。
(2)在空白处编号—作者的某个论点发展出一连串的重要陈述时,可以做顺序编号。
(3)在空白处记下其他的页码—强调作者在书中其他部分也有过同样的论点,或相关的要点,或是与此处观点不同的地方。这样做能让散布全书的想法统一集中起来。许多读者会用Cf这样的记号,表示比较或参照的意思。
(4)将关键字或句子圈出来
(5)在书页的空白处做笔记—在阅读某一章节时,你可能会有些问题(或答案),在空白处记下来,这样可以帮你回想起你的问题或答案。
对已经习惯做笔记的人来说,书前的空白页最好是用来记载你的思想。你读完一本书,在最后的空白页写下个人的索引后,再翻回前面的空白页,试着将全书的大纲写出来,用不着一页一页或一个重点一个重点地写(你已经在书后的空白页做过这件事了),试着将全书的整体写出来,列出基本的大纲与前后篇章秩序。
3.3关于辅助阅读:
与阅读的书内容相关经验的角色
其他的书可以当作阅读时的外在助力(比起科学与小说类的书,阅读历史与哲学的书时,比较需要阅读相关的书籍。尤其是阅读哲学书时更重要,因为哲学家互相都是彼此了不起的读者。)
运用导读与摘要
运用工具书(你必须知道你想要找的是什么,在哪一种工具书中能找到这样的东西。你也要知道如何在工具书中找到你要的资料,还要能确定该书的编者或作者知道哪个答案。)
人们到了30岁左右,身体状况就达到了巅峰,随着时间的变化,身体的状况只有越来越恶化,而我们的头脑却能无限地成长与发展下去。我们的心智不会因为到了某个年纪死就停止成长,只有当大脑失去活力,僵化了,才会失去了增加技巧与理解力的力量。这是人类最明显的特质,也是万物之灵与其他动物最主要不同之处。其他的动物似乎发展到某个层次之后,便不再有心智上的发展。但是人类独有的特质,却也潜藏着巨大的危险。心智就跟肌肉一样,如果不常运用就会萎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