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烽烟——刘备称帝(083)
话说公元221年的春天,天下三分的大戏正到高潮处。正月里,魏王曹丕刚坐稳龙椅没几个月,便忙不迭地给孔子后人孔羡封了个“宗圣侯”,让他专门负责祭祀孔圣人。这心思明眼人一看就懂——曹丕急着给自己脸上贴金,想用儒家正统的大旗,把自家从汉朝“抢”来的江山裹得名正言顺些。三月间,他又给远在辽东的公孙恭加了“车骑将军”的头衔,顺手还把停用许久的五铢钱重新推了出来。这一连串动作,无非是想告诉天下人:我曹魏才是天命所归,管钱袋子、稳边疆、立规矩,样样在行。
消息传到蜀中,却添油加醋变了味儿——风言风语都说汉献帝刘协已被曹丕害死了!刘备一听,悲痛万分,立刻下令全军戴孝,为这位名义上的汉家天子发丧,还郑重其事地追谥为“孝愍皇帝”。灵堂刚设好,他手下那群心思活络的臣子就坐不住了,纷纷跳出来,这个说天降祥瑞,那个讲地涌金莲,中心思想就一个:大王啊,汉室正统如今就指着您了,您不称帝,天下难安!
在一片“劝进”的声浪里,偏偏有个叫费诗的前部司马站出来泼冷水。他写了个奏疏,话说得又直又硬:“殿下您当初为啥万里迢迢跑到益州来?不就是因为曹操父子欺负天子、篡夺皇位嘛!您是要号召大家讨贼的。如今大贼曹丕还没搞定,您倒先急着当皇帝了?想当年汉高祖刘邦,跟项羽有约在先——谁先灭秦谁称王。结果刘邦真拿下了咸阳,抓住了秦王子婴,还谦让了好一阵子呢。现在您连益州的门都没迈出去,就急着自立门户?恕我直言,这实在不是高明之举啊!”这番话像根针,扎得刘备浑身不自在,当场脸就黑了,二话不说,把费诗连降几级,打发到遥远的永昌郡(今云南保山市东北)当“从事”去了。
赶走了“乌鸦嘴”,称帝之路再无阻碍。四月,成都武担山之南,旌旗招展,鼓乐喧天。刘备正式即皇帝位,大赦天下,改年号为“章武”,史称汉昭烈帝。他任命诸葛亮为丞相,许靖为司徒——蜀汉王朝,就此在西南大地上昂然立起。
几乎就在刘备称帝的同时,江东的孙权也没闲着。他麻利地把自己的大本营从公安(今湖北公安县)挪到了鄂县(今湖北鄂州市),嫌“鄂”字不够响亮,大手一挥改名叫“武昌”——“以武而昌”,这名字霸气外露,明白宣告着东吴要以武力雄踞一方、开创基业的雄心。
魏国那边,曹丕的后宫却上演着一出令人唏嘘的悲剧。当年曹操攻破邺城(今河北临漳县),曹丕还是五官中郎将,一眼就相中了袁熙妻子甄宓的美貌。曹操做主,成全了儿子。甄夫人为曹丕生下长子曹叡。可曹丕登基后,新宠郭贵嫔得势,甄夫人被冷落在邺城,连皇帝的面都见不着。深宫寂寞,美人难免口出怨言。郭贵嫔趁机在曹丕耳边吹风。六月,一纸冷酷的诏书送到邺城——魏文帝曹丕竟直接赐死了这位曾让他神魂颠倒的结发妻子!帝王恩情之凉薄,令人心寒。
六月,天现异象——日食发生了。按当时的“天人感应”说法,这是老天爷在警告皇帝。主管天象的官员挺会“甩锅”,建议罢免太尉(三公之一,象征辅佐天子的重臣)来承担天谴。曹丕脑子倒还清醒,下诏反驳道:“灾异出现,是上天在警示我这个皇帝!把过错推给辅政大臣,这哪是当年圣君夏禹、商汤‘罪己’的风范?传令下去,百官各司其职,尽心尽力。以后再有天灾示警,不许再弹劾三公!”这道诏书,算是曹丕难得显露的一点人君担当。
刘备在成都忙着册封家人:五月立夫人吴氏(名将吴懿之妹,也是刘璋兄长刘瑁的遗孀)为皇后;立儿子刘禅为太子;还让太子娶了张飞的女儿为妃。七月,又封另外两个儿子刘永为鲁王、刘理为梁王。
然而,刘备心中始终压着一块大石——二弟关羽败走麦城、身首异处的血海深仇!他铁了心要发兵攻打孙权,为关羽雪恨。大将赵云赶紧劝阻:“陛下,国贼是曹魏,不是孙权啊!咱要是先灭了魏,孙权自然就服了。现在曹操虽死,他儿子曹丕篡位,正是天下人愤慨的时候。咱该顺应民心,赶紧拿下关中,占据黄河、渭水上游讨伐逆贼。那时关东的忠义之士,肯定自带干粮、牵马来迎接王师!放着曹魏不打,先跟东吴拼命?这仗一打起来,可不是想停就能停的,绝非上策!”其他大臣也纷纷劝谏。广汉隐士秦宓甚至搬出“天时不利”的预言,结果触怒刘备,直接被打入大牢关了起来(后来被放了出来)。
就在这剑拔弩张的当口,蜀汉又痛失一员大将——车骑将军张飞!张飞勇猛无敌,军中威望仅次于关羽。但两人性格迥异:关羽爱护士卒却看不起士大夫;张飞敬重士人却对部下极为严苛。刘备深知张飞这个致命弱点,曾语重心长地告诫他:“兄弟啊,你动不动就杀人,刑罚太重了!还天天鞭打身边的壮士,打完还让他们贴身伺候你,这简直是给自己埋祸根啊!”可惜张飞置若罔闻。
刘备兴兵伐吴在即,命张飞率一万精兵从阆中(今四川阆中市)出发,到江州(今重庆市区)会师。大军开拔前夕,积怨已久的帐下将领张达、范彊,趁张飞醉酒酣睡,潜入帐中将其杀害,割下头颅,顺江而下投奔孙权去了!当张飞营中的都督将紧急文书送到刘备手中时,这位刚刚称帝的君主只发出一声悲怆的长叹:“唉!翼德……死了!”一代虎将,竟以如此窝囊的方式陨命,实在令人扼腕。后世史家陈寿看得透彻:“关羽、张飞,皆万人敌,世之虎臣。关羽报答曹操厚恩,张飞义释严颜,都有国士之风。然而关羽刚愎自傲,张飞暴虐寡恩,都因自身缺陷招致败亡,这是常理啊!”
公元221年秋七月,怒火攻心的刘备不顾一切,亲率大军沿江东下,剑指孙权!孙权也非等闲,一边赶紧派出使者向刘备求和,一边让南郡太守诸葛瑾(诸葛亮的亲哥哥)给刘备写了封掏心窝子的信:“陛下,您与关羽的情义,能比得上您和先帝(汉献帝)的情分吗?整个荆州的大小,能比得上整个天下吗?这曹魏和孙权都是仇敌,哪个该先打,哪个该后打?您仔细掂量掂量,该怎么选?”话说得入情入理,可被仇恨蒙蔽双眼的刘备哪里听得进去!
更微妙的是,当时有谣言说诸葛瑾背着孙权,悄悄派亲信跟刘备暗通款曲。孙权听了,当着众人的面,斩钉截铁地说:“我和诸葛子瑜,那是生死不渝的交情!子瑜绝不会背叛我,就像我绝不会辜负子瑜!”为了彻底平息谣言,重臣陆逊也上表担保诸葛瑾绝对忠诚。孙权再次公开表态,还讲了一段感人肺腑的往事:“子瑜跟了我这么多年,恩情如同骨肉至亲,我太了解他了!他为人处世,不合道义的事不做,不合道义的话不说。当年刘备派诸葛亮来东吴,我还对子瑜开玩笑:‘你和孔明是亲兄弟,弟弟跟着哥哥天经地义,你为啥不把孔明留下?他要是愿意跟你,我立马写信给刘备解释,全凭他自愿嘛。’你们猜子瑜怎么回我?他说:‘我弟弟诸葛亮已经跟了刘备,名分已定,道义上不能有二心。孔明不留下来,就像我不会离开您一样。’这话,天地神明可鉴!他今天怎么可能做这种事?之前收到诬告他的信,我立刻原封不动转给他看,还亲笔写了说明。我和子瑜,那是心神相交!不是几句流言就能离间的!”这份基于相互理解和尊重的君臣信任,在乱世中尤为珍贵。
尽管孙权极力争取和平,刘备大军攻势不减。蜀将吴班、冯习在巫县击败东吴将领李异、刘阿,乘胜进占秭归(今湖北秭归县),兵力达四万余人。连武陵地区的少数民族部落也派使者来请求加入刘备阵营,共同讨伐东吴。
面对汹汹来势,孙权果断任命年轻的镇西将军陆逊为大都督,授予他“假节”(代表君主行使权力)的重任,统领朱然、潘璋、宋谦、韩当、徐盛、鲜于丹、孙桓等将领及五万大军,在夷陵(今湖北宜昌市)一线严阵以待。一场决定三国格局命运的超级大战——夷陵之战(又称猇亭之战),就此拉开惨烈序幕!
公元221年这风云激荡的一年,在紧张的战云和沉重的陨落中走向尾声。魏国宫廷里,曹丕忙着给自家兄弟加官进爵:鄢陵侯曹彰、宛侯曹据、鲁阳侯曹宇、谯侯曹林、赞侯曹兗、襄邑侯曹峻、弘农侯曹幹、寿春侯曹彪、历城侯曹徽、平舆侯曹茂,统统由侯爵晋升为公爵。那位才华横溢却命运多舛的安乡侯曹植,则被改封为鄄城侯。同时,一项宏大的皇家工程也在洛阳启动——修筑凌云台,这座高台日后将成为曹魏皇权象征之一。
回望公元221年,烽火与冠冕齐飞,义气与权谋交织。刘备在悲愤与野心中登上帝位,却旋即因执念挥师东进,埋下国运的隐忧;曹丕在巩固权力时显露冷酷,却也于日食之际展现一丝明君之悟;孙权在危机前沉着应对,君臣相托的信义之光穿云破雾。
原载于:微信公众号《康乃翁文史之窗》
要看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康乃翁文史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