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雎蔡泽列传(六)
蔡泽听到范雎终于称赞自己,马上又接着说道:“商君、吴起和大夫文种,他们作为人臣尽忠立功,已经到了一定境界。闳夭侍奉周文王,周公辅佐周成王,难道不也是尽忠到了极至吗?单单从君臣关系来讨论,商君、吴起、大夫文种与闳夭、周公相比,谁更胜一筹呢?”
范雎回答说:“商君、吴起、大夫文种当然不如闳夭、周公。”蔡泽再问:“当今的君主,论仁慈忠实,宽待故人,贤良智能,和有道之士如胶似漆,在道义上不背弃功臣,和当年的秦孝公、楚悼王、越王比比怎样?”范雎回答说:“这个真不好说。”
蔡泽说:“现在的君主亲近忠臣,比不上秦孝公、楚悼王和越王。凭借自己的智慧替君主安危修政,治乱强兵,除患排难,广地殖民,富国足家,强君主,尊社稷,显宗庙,天下没人再敢欺凌自己的君主,让君主的威名震动海内,功德彰显于万里之外,声名光辉传于千世。君相的才能和商君、吴起、大夫文种相比,谁更胜过一筹?”范雎回答说:“我比不上他们。”
蔡泽说:“现在君主的亲近忠臣和不忘旧友,比不上秦孝公、楚悼王和勾践,君相的功绩和受宠幸程度又比不上商君、吴起和大夫文种,但君相的禄位却日渐高贵,私家的财富超过这三人,自己还不想功成身退,所以君相的祸患肯定要超过这三人,我私下里替君相担忧。俗话说:‘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而衰是天地万物变化的规律。进退盈缩,与时俱变,这是圣人遵循的常道。所以说:‘国有道则仕,国无道则隐’。圣人说过:‘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现在君相积累的怨恨和大仇已报,仕途也意得志满,如果不抓紧及时行变,我私下里认为君相的做法很不可取。像是翠鸟、鸿鹄、犀牛、大象这些动物,它们完全可以逃避到远处,从而避免被人类伤害。但最终它们没有逃离死亡,是因为它们被猎人放下的诱饵所迷惑。像苏秦、智伯足智多谋,他们不是不想躲避耻辱,可最终却死于非命,是因为他们被贪欲所迷惑。因此圣人制定礼法节制欲望,要求向百姓取之有度,役使百姓避开农时,所以行志不溢,行事不骄,遵守大道不偏离,天下继承其事业而不断绝。当年的齐桓公九合诸侯,匡扶天下,组织起葵丘盟会,不自觉显现出骄傲得志的神色,结果很多国家背叛他。吴王夫差的军兵一度天下无敌,依仗军兵勇猛强悍轻视诸侯,侵凌齐国和晋国,最后被杀亡国。夏育、太史嗷一声呼喊就可以吓退敌军,但最后死在无名小卒的刀下。他们都是功名极其鼎盛,却不知道回归常态,不能及时自甘谦下、自我节制以致于引来祸患。商君为秦孝公制订严明的法令,禁止奸邪,尊爵必赏,有罪必罚,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阡陌,安定民生,改变习俗,鼓励百姓耕作,充分发挥土地效益,一家不操二业,努力种田积贮粮食,平时演练军事战阵,秦军只要出动就能扩张领土,平时休整可以使国家富足,所以秦国无敌于天下,在诸侯中扬威,奠定了秦国基业。大功告成后商君却身遭车裂而死。楚国土地方圆数千里,持戟军兵百万,白起率令数万秦军和楚军作战,一战攻占鄢郢,烧毁夷陵,二战向南兼并蜀汉。接着越过韩国和魏国进攻强大的赵国,在长平之战中坑杀马服君的儿子赵括,诛杀的赵军共计四十多万。长平战场上流血成河,沸声如雷,秦军进而包围邯郸,从而成就秦王帝业。楚国和赵国是天下强国,面对秦国这个宿敌却无可奈何。从此以后,楚国和赵国都被彻底打服,再也不敢主动进攻秦国,这都是因为白起的威势。白起攻克七十多座城池,大功已成,最后却被赐剑在杜邮自刎。吴起替楚悼王建立法度,裁减大臣们的权重,清除无能之官,废掉无用之吏,减少可有可无的职位,杜绝私人卖官,匡正楚国风俗,禁止说客扰君,奖励耕作和作战的将军士。楚国出兵向南收取扬州和越国,向北兼并陈国和蔡国,破横散纵,让那些游说之士没有机会再向楚王开口,禁止结党营私,鼓励百姓,奠定了楚国大政,兵锋震动天下,威振诸侯。吴起大功告成,自己却被肢解。大夫文种替越王深谋远虑,避免了会稽之危,救亡图存,以辱为荣,垦草入邑,辟地耕殖,召集四方贤士,凝聚上下合力,辅佐勾践一战而报夫差之仇,击败强劲的吴军,使越王称霸天下。功成名就后,勾践却忘恩负义,最后杀掉了文种。这四位先生,功成不知道隐退,所以才灾祸来到。这就是所谓的能伸不能屈,知往不知返。范蠡很了解这个道理,超然隐居,最后靠做生意发财成为陶朱公。君相难道没有看到赌博的人们吗?有时要下大赌注,有时要分次下小赌注,这些都是您明明白白知道的。现在您担任秦国相国,献计谋不用离开座位,谋划大事不用走出朝堂,高坐在相府就能掌控诸侯。谋划秦军攻占三川之地,展开秦军增强宜阳军力,打通羊肠坂道天险,堵塞太行山通路,切断范韩国和魏国领土上的要道,使六国诸侯不能合纵。修筑起通往蜀汉地区栈道连绵千里,天下诸侯全都畏惧秦国,秦国的欲望满足了。您的功业也到了顶点,这已经到了秦国要分次下小赌注的时候了。如果在这个时候不知隐退,那么您就会面临着商鞅、白起、吴起、大夫文种的同样结局。我听说过这样的话:‘以水为镜能看到面容,以人为镜能知道吉凶。’《尚书》中说:‘成功之下,不可久处’。有这四位先生的祸患,君相怎么能还敢继续安居高位?为什么不及时让出相印,授给贤良人士,隐退后到一处山清水秀的地方居住,长享应侯爵位,世世代代称侯,那样肯定会有伯夷那样的廉洁名声,有许由、延陵季子谦让的声誉,有王乔、赤松子一样的高寿。这样去做,比起最后遭遇灾祸怎么样?忍耐不想离开,犹豫不能决断,肯定会遭遇四位先生的灾祸。《易经》中说‘亢龙有悔’,这是指人能上不能下,能伸不能屈,能往不能返。我希望君相仔细考虑考虑!”
范雎说:“好。我听说过‘有欲望不知道满足,就会失掉欲欲望;只知道占有却不知道英制,就会失掉所有。’有幸蒙先生不吝赐教,范雎我敬请受命。’范雎请蔡泽入坐,待为上宾。
过了几天,范雎入朝报告秦昭王说:“有名从山东新来的宾客名叫蔡泽,这人是超凡辩士,明了三王国事、五伯霸业和世俗变化,足能担任秦国大政。臣我所见识的人很多,但没有比得上他的,就连臣我也不如他。臣我赶紧向大王报告。”
秦昭王召见蔡泽来见,彼此谈论后,十分高兴,马上拜为客卿。范雎称病交出相国印信,秦昭王一再要求范雎继续执政,但范雎称病重不能坚持。秦昭王免掉范雎的相国职务,起用蔡泽谋划国家大事,拜蔡泽为相国,派出秦军向东灭掉周朝。
蔡泽担任秦国相国几个月后,就有人进行诋毁。蔡泽很害怕被诛杀,就称病归还相国印信,被秦昭王赏赐封号为纲成君。蔡泽在秦国居住了十多年,先后侍奉过秦昭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和秦始皇,曾经作为秦国使臣出使燕国。他出使燕国三年后,燕国派太子丹到秦国作为人质。
太史公曰:
韩非子说过“长袖善舞,多钱善贾”,这话说得确实很经典啊!范雎和蔡泽是当时人们所说的辩士之流,大部分四处游说诸侯到白头,没有遇到起用他们的君主,这不是他们的计策拙劣,而是他劝说的对象不予采纳。等到两人羁旅入秦后,相继取得卿相重位,功名流传于天下,其根本原因是所劝说的国家强弱形势不同。辩士也有偶然的机遇,很多贤良程度远远超过这两位先生,最终却不能施展才华,这样的人才无法计数!这两人如果没有经历艰难困苦,怎么能激发出他们创立事业的昂扬斗志呢?
司马迁有诗赞曰:
应侯始困,托载而西,说行计立,贵平宠稽。倚秦市赵,终报魏齐。纲成辩智,范雎招携。势利倾夺,一言成蹊。
黄其军
作于2020年7月29日(古历庚子年六月初九)
文中照片来源于网络,对作者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
近期同类文章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