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 are so close yet so far away
用合适的方法表达自己的诉求,听起来简单明了又无足轻重。
但是,当我们真的面对它时,才发现这是值得我们用一生去学习探索的重大专项课题。
在中国,由于传统文化扎根于我们的潜意识。
无论性格内向还是外向的人,无论擅长表达还是畏惧沟通的人,在对他人表述自我需求时,多多少少会遇到一些障碍。
真正想要的东西,我们觉得羞于开口去争取;内心反感厌恶的事情,出于对人情的考量,我们捂着胸口忍耐。
然后,又因为自己说不出口而痛恨自己、痛恨他人、痛恨世界。
其实有什么呢?
我想要某样绝版物品,就一定会找到其主人,问可不可以让给我,对方说“不”,我耸耸肩膀就放弃。
我想参加公司财务中心的年底聚餐,就直接去问对方总监:你们聚餐能带我一个吗?财务总监说:行啊,就加一张嘴呗。
我在国外度假的时候,在酒店大堂,有碰到过旁边几个英国姑娘叽叽喳喳的挺吵,于是,我很客气的微笑着跟他们讲:麻烦你们小声一点可以吗?你们的声音会影响到我。于是,那几个姑娘条件反射的捂住了嘴,压低声音说:抱歉啊。
这些事情说难,并不难。只要你学会正视自己的诉求,认同无论自己想要什么,都不是一件羞耻的事情。
不必过度思考他人听到你的诉求之后的反应,把它当作“ 今天天气真冷啊”“我好喜欢吃辣辣的东西”一样,正常轻松的表述出来,很多事情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难。
我同事跟我讲,前些日子,她在食堂的某个窗口打饭,到她前面的男生时,菜已经不多了。
她听到那个男生跟卖饭的阿姨说:我要份花菜。
阿姨说:没有了。
男生说:那边窗口不是还有吗?
阿姨瞪了那个男生一眼,走到隔壁窗口打了一份花菜递给他。
我同事也想吃花菜,轮到她时,她跟阿姨说:我也要一份花菜。
阿姨说:没有了。
我同事就用眼睛一直看着隔壁窗口。
僵持了10秒,阿姨纹丝不动,我同事突然觉得很生气,说了声:不吃了。走了。
我问她:你为什么不跟她说“麻烦你去隔壁帮我打一份”。
她说:我眼睛一直看着隔壁窗口呀,她就是故意不打给我。
我说,下次或许你可以试试直接要求她,就像那个男生一样。
她说,我知道。
她知道,然而她追随自己的本意,所以事情过了好几天,她仍旧耿耿于怀,一直到现在,看到食堂阿姨时,她都会气呼呼的白人家一眼,因为,她觉得被无视、被欺负、被伤害了。
我很理解她的感受,但却无法劝慰她。
老话说的好: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总是把这些荒诞的念头窝在心里,别人永远也不知道你的真实感受,难过也好,憋屈也好,只能是自我折磨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