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总结一点关于进化,关于如何持续性进化的一些想法
关于这个话题,其实自己的第一想法是建立自己的人生进化操作系统。因为最近在看系统论加上之前有过这方面的思考,再加上作为产品经理总是习惯想用系统架构去抽象这个人生成长系统。
通过这个个人成长系统可以让自己更有效地完成自己进化,而不是走一步看一步…
在这个系统里面会对比手机的运用,当然人是比机器高级许多的生物,这里的类比单纯只是为了更好理解抽象的模块。
大的范畴主要分为两层
1:硬件层
2:软件层
硬件层就好比买了个手机,硬件是固定的,但是可以通过更换内存等来扩展…在个人身上就好比人的外貌,性格等,虽然可以调整比例但是一般耗费的成本比较大…其中最大的一块-情绪。
如果将人看作一部手机,有的人会是IPHONE,有的人会是锤子手机,但是真正觉得价值的还是在于如何去使用,如何选择自己的APP。
在这里想要着重讲的还是软件层的东西,在软件层在手机里面体现的就是各种的app,比如微信,网易云音乐,简书等等。都是可以帮助链接其他(人和事)…
所以在个人进化操作系统中,也有对应的软件层,并且也是可以不断迭代升级的,软件层更多对应后天的知识,技能,思维等…
软件层又分为两层,一层是对内,一层是对外…因为活在这个社会中,与外界的交流是很重要的。
初步的想法
1:底层是情绪
2:往上是学习力,沟通力,逻辑力,生活力
3:其中学习力包括阅读力,提问力,复盘力
4:沟通力包括倾听力,表达力(说服力,演讲力),同理心
5:逻辑力包括最重要的是系统思维(收敛和发散,水平结构化),框架是系统的简化,常见的思维模型就是一种框架,麦肯锡就是常用的一种假设验证的框架)
6:生活力(整理力,生存力(做饭))
7再往上就是工作和生活的实际使用场景
其中学习力是个人学习系统,是个人操作系统的一个底层重要模块
1:碎片化记录也是个人学习系统的一个模块
包括工具+操作手册(流程+说明)+迭代功能
2:知识管理系统,用印象笔记和onenote来完成,分别从素质,知识,技能(通用技能和专业技能)的维度来填充,让自己的学的东西是根据自己需要的来填充,而不是跟着大部分人的焦虑走的…
3:信息输入系统,自己最主要有效的几种输入源头(看书,问人,自我反思),在问人的里面会包含认识的人和不认识的人(这里面就会结合得到,混沌大学等APP,比较优质的信息),并且在此系统中,有如何筛选有效信息的方法和步骤。
4:信息输出系统,主要分为两类,一种是文字,一种是视觉(流程,手帐,视觉笔记,信息图等等)…会结合学习金字塔中的主动学习部分(实践,讨论,教授给别人)。所以在输出系统中写作力和绘画力是核心的两个模块。
因为不是自己开发,所以会用到很多市面上的工具。需要通过工具的串联,让整个系统运转得更加高效…
涉及领域技能
在这个梳理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几个领域的知识,分别是
认知科学
系统论
产品设计
关于人生进化系统,在搜索网上之后,发现易仁永澄是有总结过,所以也会尽可能参考以后的东西,避免闭门造车…
所以今天的梳理只是一个想法的梳理,一个非常粗略的框架。
后面还要做的事情就是
1:梳理整个系统的完善架构图
2:每个模块的流程可以梳理出来,方便后续不断迭代完善。
3:寻找工具,完成对应的事情
4:实践操作,第一个需要仔细打磨的模块,是个人学习系统,因为这是基础中的基础,如何学的又好又快,不同的技能不同的学习方法,科学的学习习惯等等,这都是这个学习系统需要解决的事情…
好了,总结这么多,关键还是去做
下一步最关键的就是将整个系统架构图梳理出来,才能宏观得去看,查漏补缺…
以及需要精细化设计的是个人学习系统。